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3.1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参与率的含义二、劳动力供给假设三、劳动供给的衡量指标(劳动参与率)(二)计量方法表2—2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数据计算。本文引自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三)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女性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的特殊性案例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关注妇女劳动参与率:半边天(四)影响劳动参与率高低的因素(五)劳动供给决策现象1)、就业年龄2)、结婚、育儿决策3)、退休决策4)、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跳槽的决策3.2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一、劳动供给行为决策的基本分析(一)基本概念劳动和闲暇(二)分析步骤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二)分析步骤(二)分析步骤(二)分析步骤(三)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四)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原因分析:3.3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3.3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二、家庭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3.3.2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ⅱ、家庭也可以选择夫妻双方都出去工作。因为许多家务劳动,从做饭、搞卫生到照料孩子,都可以雇人来做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构成夫妻双方是否都出去工作的基本考虑是,夫妻双方的市场劳动效率和家庭生产率的比较。如果夫妻双方进行市场工作所得收入大于家庭产品生产的成本,夫妻双方都参加市场劳动显然是收益最大化的选择。3.4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复习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