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15篇).docx
上传人:一条****淑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15篇).docx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1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15篇)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1为了更好的推进“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昆山市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施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配合学校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根据理化生组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以下计划和措施,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1、有效备课、听课、评课,开课。各个备课组集体备课,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原则下,要求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各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做到定时,定一个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四个统一(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验)。要求每一位老师听课的节数超过学校规定的标准15节,在数量上保证,在质量上提高。在本学期各个老师开公开课一节,并在课后进行评课,然后再写课后反思,工作计划《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说课,听课,评课。2、考试,备课组出卷。测验试卷定质定量,测验成绩做到及时,准确,保证测验的实效。考试的命题者,测验后的成绩分析,试卷分析要有记录。对于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共同解决。3、开辟第二课堂,拓展学生视野。根据理化生三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之余及时开辟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中都充分使用学科特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喜欢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4、高标准完成各项教学质量指标,初一、初二生物,总分合格率和优秀率达100%和90%以上,初二、初三物理、初三化学各项指标居昆山市前列。5、积极组织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放相关实验室,力争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更多、较高层次的奖项。6、进一步确立优化教法出效益的观念,课堂教学中着力解决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传授,对方法和能力的形成重视不够;(2)教学方法注重结论介绍,对让学生经历过程重视程度不够;(3)因材施教重视不够;(4)教学风格注重学生认定,对学情考情需求重视不够。理化生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努力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二.主要工作1.教研组读书活动结合教研组的培训项目《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评价研究》开展读书活动,采取每次一人导读,组内教师共同讨论,并做读书笔记的方式,对现代教学评价方式有更深刻的领悟与思考,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便更好的指导于实际教学之中。2.开展校本培训讲座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三门学科各派一名教师在教工大会时开展校本培训讲座,以便扩充教师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融合。3.学业考试与相关教学工作(1)理化月考及期末考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做到电子稿命题,逐步形成试题的系统化。(2)九年级水平测试:提高合格率,力争成绩有所提高。(3)九年级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力争全部学生顺利过关,并有效作用于中考。(4)九年级学业考试: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良率,在中考中争取达到区平均,超过初级中学平均分。4.校极骨干教师及“耕耘奖”教学展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极骨干教师“耕耘奖”教学展示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优势,并且组内开展评课活动,提升教研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5.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带教,以位育初级中学高级教师带教我组曹晓红老师,以便能更快成长,早日成为我组的中坚力量。6.学科知识竞赛(学生)(1)八年级物理(2)七年级科学(结合学业考试)(3)六年级科学7.校园资源库建设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二、工作重点:1、规范落实教学常规。2、提高初二年级的教学质量,稳定毕业班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3、积极组织参加教师的各类培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4、继续完善三类课程建设,推出具有探究特色的精品课社团。三、具体工作:(一)以常规促实效1、备课:集体备课。按“四定”开展活动(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主题明确、基于课程标准下导向课堂导向设计,集体讨论细化教学活动设计对应每节课三维目标的落实,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资源共享,精选例题和习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按照班级特点体现二次备课。开学第1周及期中考试后,将对组内每位教师的教案进行检查。2、上课:课堂上注重学生经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和创设情景,重点推进“让学生想和说”,教学目标明确,L技术的使用辅助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