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中的“月”和“风”.docx
上传人:猫巷****永安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杜甫诗中的“月”和“风”.docx

李白杜甫诗中的“月”和“风”.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页码6页/总页数NUMPAGES总页数6页李白、杜甫诗中的“月”和“风”李白、杜甫诗中的“月”和“风”“月”和“风”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本文以李白、杜甫的诗为范围,以这两个意象为中心,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艺术创造作一点探究。对“月”和“风”的考察各分五项:1用什么字词来修饰“月/风”:用“A+月”、“A+风”表示。2用什么字词来表述“月/风”:用“月+V(或V+月)”、“风+V(或V+风)”表示。3“月/风”和什么形象同现:用“月~N”、“风~N”表示。(“月/风”可以和X并列,也可以和N分开出现。)4“月/风”的表述和什么描述同现:用“月V/S”、“风V/S”表示。(这实际上是两个小句的紧缩,常用来表达诗人细微的观察和巧妙的构思。)5“月/风”在诗篇中经常和什么情景、什么感情联系:用“月—X”、“风—X”表示。从计算机检索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月”、“风”和其它字词的各种组合。但从诗歌鉴赏的角度看,其中有的是通常的组合,研究的价值不大;有的是超常组合,反映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奇妙的艺术构思,是研究的重点。(一)月(1)A+月“月”前面加修饰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性状+月:“明月”、“落月”、“新月”、“寒月”、“孤月”等。这一类很常见。但李白和杜甫的诗中也有不同的表现(见下)。2、季节+月。按理说,“季节”可以是“春、夏、秋、冬”,但在李杜诗中主要是“秋月”。这和诗歌描写的景象有关,因为“秋月”最圆最亮,最值得欣赏,也最能引起人的思念,所以常常成为诗人笔下的意象。处所+月:如“山月”、“江月”、“边月”、“碧溪月”、“石濑月”等。此类多见于诗歌,“月”和景物配合,形成一幅风景画。而在不同的背景下,“月”也各具不同的情态。“山月”常常是高山上之月,显得高远、清爽,如:“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李白:酬岑勋见寻)[1]“江月”是江上或江中之月,月色和水色交融,显得光洁、柔和,如:“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杜甫:江月)。而“边月”出现在荒凉的边塞,往往给人高寒、肃杀之感,如“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五)至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则是在山峰上有月轮,在江水中有月影,而且一静一动,意境十分优美。地名+月:“镜湖月”、“西江月”、“金陵月”、“鄜州月”、“瞿塘月”等。“月”本来是各地都能看到的,并不专属于一个地方。但诗歌中却常常有“地名+月”,描写的是诗人在某地所见之月,这往往是紧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的。杜甫的《望月》最为典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事实上,同一个月亮,在长安的杜甫和他在鄜州的妻子都能看到。但杜甫把月亮称为“鄜州月”,而且说“闺中只独看”,显然是为了突出在战乱中独居鄜州的妻子的孤单,和诗人对她的想念。尾联两句,“月”字没有出现,但是是隐含着的,“双照”的主语就是“月”,因为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夫妻团聚的愿望,所以,这个“月”是夫妻共望的明月,不必再强调是某地之月了。以上在诗歌中都还是常见的组合。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超常组合,如:漂月: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李白:楚江黄龙矶南)水月: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李白:赠宣州灵源寺)白月: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杜甫:谒文公上方)“漂月”指漂在水中之月,很形象生动。“水月”是水中之月,佛教用以比喻虚幻之象。“白月”是佛教用语,望已前为白月,望已后为黑月。不过这些用语只增加了诗的哲理性,并没有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更值得注意的是下面一首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玲珑”不可能是“望”的状语,应是“秋月”的修饰语,这可以用张祜的诗为证:半夜四山钟磬尽,水精宫殿月玲珑。(张祜:东山寺)那么,为什么不说“望玲珑秋月”呢?因为这既不合汉语的习惯(汉语中只能说:玲珑之秋月),又不合近体诗的平仄和句法(“望玲珑秋月”是迭平,近体诗一般不用“14”句式),所以把“玲珑”放到动词“望”的前面。唐诗中这种句式并不少见,如:如瓜煮大卵,比线茹芳菁。(韩愈:城南联句)这也是一种超常组合,可以造成一种“诗家语”。又:杜甫诗中有“新月”、“初月”、“纤月”、“缺月”、“残月”,可见诗人观察之细。如:“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洞房)“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成都府)“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夜宴左氏庄)“热云集曛黑,缺月未生天。”(湘江宴饯)“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残夜)(2)月+V(或V+月)第二种要考察的组合是“月”和什么动词(或形容词)组合,构成主谓和述宾关系。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