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案例简介】“专递课堂”是通过网络录播系统,将教学活动进行在线互动的一种新型的学习课堂,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交流学习成果;可自动录制课堂视频,供学生课后自主点播下载学习,以反馈、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专递课堂”是双师课堂的一种应用方式,强调专门性,2022年某市第四小学与福顺镇小学的草房小学、榆树小学通过书法“专递课堂”,解决了福顺镇小学和教学点缺少书法教师、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的书法课程的问题,两校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教育教学注入活力,也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研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专递课堂”是教育部加强建设的“三个课堂”之一。早在2012年,在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首次提出要发展“三个课堂”。特别是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专门强调,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2020年3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中小学的常态化按需应用”的总体目标。“专递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在线学习方式,是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专递课堂”主要是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而研发的,对于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作用更直接、更便利。为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省民生实事安排意见》(吉发[2022]4号)及吉林省教育厅、白城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项目建设的通知和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有关要求,支持2所“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信息化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应用环境,在某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某市第四小学携手福顺小学先后召开“专递课堂”推进部署会,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推动学校“专递课堂”的建设和应用。2022年省财政投入30万元,以某市为单位,完成“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建设,为师生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其中输出端学校某市第四小学(城内小学)20万元,输入端学校福顺镇小学(乡村小学)10万元。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地方为主、发挥作用”的原则,作为政府民生工程的“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信息化建设项目,两校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代丽平任组长,副校长陈丽任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财会、微机教师、任课教师组成了工作小组。联网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第四小学“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确保“专递课堂”建设顺利进行。依照“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的原则,参照《吉林省“互联网+教育”双优试点校技术环境建设参考指南(试行)》,确定首先建立与福顺小学共通的“专递课堂”。同时第四小学在原有录播教室的基础上,安装主控器,并对原有设备进行再升级和优化,确保成为“专递课堂”的主控室。两校的“专递课堂”设备安装正常使用,满足了“专递课堂”的基本运行条件。“专递课堂”,书法先行。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第四小学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书法教学团队——作为吉林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的校长多年来潜心于书法教学研究,她以“追求最朴实的书法教育”为理念,以“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为目标,形成了独有的书法教学特色;主任是书法教育的排头兵,近几年来讲授的书法课获吉林省一等奖,被评为吉林省书法教学新秀、书法教学精英;始终奋战在书法教学一线,获得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省书法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省经典课堂教学案例一等奖;老师的课获得过白城市鹤乡杯二等奖,在白城市书写竞赛中获教师组二等奖……在墨韵飘香的书法教育氛围中,第四小学“专递课堂”的书法教学团队精心打磨、用心推广,打造了一批具有四小特色的书法优质课程。“专递课堂”书法课程组定期组织开展教研,书法组主要通过五步教研法来进行集体教研。第一步:选择内容。书法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重点考虑以下几点:①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否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③学生是否有相关经验,或者经过知识经验准备之后,内容的深浅是否适合该年龄学生。总之,始终注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选材,并对选择好教材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