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幻灯片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3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幻灯片学习PPT教案.pptx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幻灯片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肺系疾病一、概念二、历史渊源穴位贴敷疗法在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记载,此为穴位贴敷的最早记载。《灵枢·经筋篇》:“足阳明之筋……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人誉为开创了现代膏药治疗之先河。穴位贴敷的功效1、活血祛瘀,通络止痛;2、清热解毒,消肿散结;3、宣肺平喘,止咳祛痰;4、疏通经络,祛风除邪;5、温肾健脾,强健脏腑;6、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张氏医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方可去之。”三、药膏的制备4、姜汁制备:选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通过加适量蒸馏水使其浓度在50~100%之间。5、药膏调制:贴敷时取生药粉或药膏用姜汁调成粘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6、药物储存:配制好的药膏不可久置,宜密闭、低温保存。四、穴位贴敷疗法的特点3、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不通过消化道,故避免了对胃肠道不良反应。4、减少了肝肾的损伤通过皮肤给药,对肝肾的影响较小。五、优点3、方法简单,易于推广穴位贴敷药物制作容易,贴敷方法简单,易学易用,便于推广和普及。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所用药物多为常见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生姜等。本法用药量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5、疗效确切,老幼皆宜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众多验证,疗效确切。对于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六、作用机制3、药物通过穴位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灶,遗留下痕迹反射,长期的抑制作用改变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状态。4、药物吸收后使免疫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使肺内有关感受器发生相应改变,进一步使表面活性物质得到调整,以达到止咳、平喘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针刺和药物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脏腑,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治疗目的。腧穴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应,故穴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药物吸收2、穿透:药物透过表皮进入内皮。在此过程中药物于体表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的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提高。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呈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3、吸收:药物透入皮肤后通过血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七、冬病夏治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书中有“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名为天灸,以厌疾”的记载,强调了时令治疗的重要性,成为“冬病夏治”的理论根源。“冬病”:主要是指冬季发病或加重的病证,其共同特点是多属于寒证、虚证。冬病夏治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其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不治己病治未病”观点的具体诠释。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地球北回归线上,日照时间最长,农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我国气候最热的“三伏”天,而此时则是体内阳气最盛、病邪最虚弱、全身毛孔张开以排汗散热的时期。此时机体气血充盈、经脉之气流畅、穴位敏感,是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最佳时期。尤其对于慢性肺系疾病,依据“肺与皮毛相表里”的理论,在“三伏”进行穴位贴敷,通过肺经及相关穴位的联系,可通达脏腑,强壮正气,并把“宿痰”驱除体外。此时以温热药进行穴位贴敷可鼓舞正气,辅助已盛之阳驱散患者体内阴寒之气,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八、冬病冬治九、穴位贴敷疗法适宜人群十、禁忌人群活动期肺结核、血液病患者。严重高血压、重度心脏病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孕妇。十一、慎用人群十二、慢性肺系疾病穴位选取肾气虚:加肾俞、关元。脾虚:加脾俞、足三里。痰多:加丰隆。体虚易感冒:加风门。穴位位置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与前正中线的交点上。2、配穴:天突:胸骨上窝正中。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百劳: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三里: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