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实用整理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整理版】.docx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整理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案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十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具: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的引入。你也许观赏过大海,游览过公园,却没想到在我们河北省赵县的河上还有一座建造独特的石拱桥,它就是赵州桥。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观赏这座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一)出示挂图,借助配乐范读课文。(二)按要求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3、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想一想每段的主要内容。(三)指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卡片,以字带词,指生读。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3、读读写写课后3题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2、指生分段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二)重点句、段指导,理解课文内容。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出示投影)问:①“创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一个创举?(提示:赵州桥建造7xx年后,在法国太克河上有人造过类似的石拱桥,早已倒塌了)②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③指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谁读得最准确。2、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出示投影)问:①坚固、美观各是什么意思?②哪些语句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谁读一读?③赵州桥的美观表现在哪里,谁再读一读?④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样。(出示投影)①理解“缠绕”、“抵”、“回首遥望”的意思。②指生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③照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说一句话。4、讨论: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三)学生再读课文,举几处用词准确的地方多读几遍。(四)课堂小结:(思想教育)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勇于发明创造的精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第三课时(一)学生轻声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的问题。(二)1、学生试着复述课文。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3、听写生字、词语。(三)作业:观察一处有特色的建筑物,用一段话有顺序地写下来。板书设计:9、赵州桥小学语文教案篇2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2、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二、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2、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三)重点学习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四)作业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