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贤惠****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历史一、选择题1.在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前寨、安徽蒙城尉迟寺等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出土的陶器表面找到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有许多重复出现,又出现在多个相距甚远的遗址之中。这表明在大汶口文化兴盛的时代()A.早期文字系统已建立B.早期国家组织开始出现C.刻符功能与文字趋近D.呈现多元一体文明格局2.《韩非子·五蠹》篇说:“禹之王天下也,身执未重以为民先。”《论语·泰伯》篇说:“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汕’。”《孟子·滕文公》上篇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这可以说明夏朝()A.统治者具有敬天保民思想B.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C.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已出现D.施行仁政以建立统治秩序3.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的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的事是宰杀牲牛,于是在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只有一个家变成了“国家”,于是其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宰相”的说法有误的是()A.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B.掌管贵族家庭最高祭祀权C.体现家国同治的职权特点D.封建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4.如图为北魏都城洛阳城,城市营建在汉代的基础上做了一定改变,规模宏大,面积约为西汉长安城的2.8倍。该城由郭城、内城、宫城三重组成,郭城内设“方三百步”的里坊,323座。宫城居中,中轴深远,分工明确,布局严谨,方格路网规整有序,市肆繁荣,佛寺众多。这充分体现出北魏()①强调民族融合思想意图②以礼制为核心的营国制度③开始确立城市的市坊制度④佛教发展影响了都城规划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5.隋代“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隋代这些规定()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拉帮结派的现象C.完善了官吏考核制度D.消除了地方分权的根基6.如表是有关地方志中对于清代四川土著存留情况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江安县明季兵燹后土著仅十一二。民国《江安县志》卷一高县蜀自明兵燹之后,户口凋残八九。同治《高县志》卷七巴中县明末清初吾邑经红羊浩劫,土著仅十之二……则十之八名为客籍。民国《巴中县志》第二编永川县遭献贼荼毒之后,土著复业仅十之二。光绪《永川县志》卷二屏山县明季流贼屠戮后土著仅十之三。乾隆《屏山县志》卷一A.明末疫疠导致四川地荒丁亡B.三藩之乱改变川地人口分布C.外来文化占据移民社会主导D.人口结构易受政局变动影响7.下列四项表述,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任确的一项是()选项史实结论A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严刑酷法导致血缘亲情逐渐淡化B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主张实学,强调经世致用C明朝人颜钧在《箴言六章》评述道:“《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決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大明律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D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清朝完成了向近代外交的转型A.AB.BC.CD.D8.19世纪60年代,英国受美国南北战争影响,棉花来源受阻,不得不求诸印度、中国。70~80年代,日本机器棉纺织业兴起,需要华棉供应。中国棉花出口量日增,进口量下降。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D.中外贸易长期维持了出超局面9.晚清郑观应曾道:“西方强大之本,在于通过商业和工业以致富,因而对于中国来说,学会进行经济斗争,比学会军事对抗更为有用,”作者意在强调()A.提高近代商人政治地位B.放弃武力抵抗西方侵略C.发展军事工业富国强兵D.振兴商务制西人以自强10.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关于材料中所指的“暴乱”,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暴烈的排外行动中蕴结着经济意识B.“仇教”中蕴含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C.历史的局限性掩盖了民族的正义性D.强烈的御侮心同陈旧的天朝观结合11.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苏巡抚恩寿石印了《圣谕像解》3000部,分送各省,由各省“督抚饬发各府州县中小学堂,俾肄业士子惊圣训之昭垂,睹良模而则效”这一举措主要反映()A.清代科举内容的延续性B.晚清教育近代化的迟滞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