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docx
上传人:增梅****主啊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docx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作品简介《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先秦: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词语注释1、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2、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3、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4、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5、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6、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7、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8、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9、爱:喜欢,喜爱。10、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11、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12、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13、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14、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15、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16、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17、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18、谓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19、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20、都城过百雉(zhì):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21、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22、先王:前代君王。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23、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24、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25、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26、不度:不合法度。27、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