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docx

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第一篇:解读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共识。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十七大报告,“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的提法随处可见,从中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来党对于社会和谐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只有拥有更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反过来,只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实现较大程度的和谐,才能更好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更高层次上的民主法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的增长固然重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稳定和公平的规则同样重要。在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中,首要的便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将和谐社会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坚实基础之上。实践表明,完全忽视对个人利益的合法保障,只会带来社会财富增长机制的萎缩,最后必然会损害社会的真正和谐。因此,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而要真正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就必须大力加强法治保障。社会和谐也是更高层次上的公平正义。众所周知,由于社会成员存在能力禀赋上的差异,由于市场规则难免存在不严密的地方,我国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贫富扩大等现象。党中央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等。报告回答了当前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必将有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哲昕)作者:刘哲昕来源:解放日报第二篇: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适时地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目标,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也关系到百姓民生和社会稳定。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1、社会事业,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医疗、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2、社会建设基本制度,指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包括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3、社会公平与公正;4、社会秩序与规范;5、社会管理水平。当前,社会管理水平集中体现在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优化社会资源上。十七大报告还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五有”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一,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我们党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建立稳固的执政基础,就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感受群众的冷暖安危,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第二,实现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实现民生“五有”是和谐社会目标的具体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只有做到民生“五有”,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公平正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实现民生“五有”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经历一个从低层次到高水平的逐步完善过程。第三,实现民生“五有”的社会建设目标,为各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提供了可供检验的标尺。十七大报告从多方面系统阐述了民生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百姓从发展中受益。因此,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问题建设得如何,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正确“三观”的标尺。总之,在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前所未有地强调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从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等方面入手,推进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