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简介《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以下简称《节能条例》)已于2003年9月28日经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是我省第一部关于节约能源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为我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规保障。一、制定该条例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贵州是一个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在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同时,加强节能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依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全社会的节能工作,提高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和对外开放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节能条例》,是十分必要的。《节能法》于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节能法》明确了我国节约能源的基本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强化了节约能源行政管理职责,使节约能源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作为全国节约能源工作的基本大法,《节能法》涉及范围很广,规定比较原则,而我省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火相济的能源资源,为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有必要制定操作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二、《节能条例》的主要内容《节能条例》共分五章三十四条,第一章“总则”共七条,第二章“节能管理”共八条,第三章“节能技术进步”共六条,第四章“节能保障措施”共四条,第五章“法律责任”共九条。主要规定了制定本条例的目的和依据,条例的适用范围,执法主体。结合我省的实际,对节能规划,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节能设计和建设,节能技术服务,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或者规范,节能监测及法律责任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三、关于执法主体的规定目前,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履行节能行政管理职责。鉴于我省相应的机构改革还未进行,在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节能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约能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这样规定,可以较好地适应机构改革的变化和节能工作的需要。四、关于节能监测和节能监测机构节能监测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节能监督管理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节能监测机构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监测,为行政执法提供了依据;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节能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受委托的节能监测机构应当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的监测报告,其监测所需费用由委托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从同级政府安排的节能资金中列支,不得向被监测单位收费或者强制提供有偿服务”。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客观公正。结合我省实际和节能工作的需要,《节能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还就节能监测机构作了明确的规定。《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将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通过条例的贯彻实施,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的因素,共同做好节能工作,推动我省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一处姚智勇法规信息【时效性】有效【颁布单位】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时间】2003-09-28【实施时间】2004-01-01【内容分类】省级地方法规【标题】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2003年9月28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4年5月28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部分地方性法规条款修改案》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三章节能技术进步第四章节能保障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HYPERLINK"http://law.lawtime.cn/d656510661604.html%20"\o"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t"_blank"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约能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符合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节能规划,强化节能管理,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