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第八次双周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Ch****9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重点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第八次双周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重点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第八次双周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文综双周考试题(8)时间:150分钟分数:300分第一卷(选择题:140分)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全球气候变冷②全球气候变暖③冰川融化加剧④冰川面积扩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①可以大面积种植亚热带作物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③高山针叶林带上限位置升高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湖水中盐分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以及气候的变化,如图所示为青海湖近l2万年以来盐分含量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A.变暖变干为主B.变冷变干为主C.变暖变湿为主D.变冷变湿为主4、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A.3900年B.6500年C.8100年D.1万年鄂尔多斯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产销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为完善、营销网络最为成熟、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行业领军企业,羊绒制品的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以上。下面左图示意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变动,右图为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据上面左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是A.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比重均呈下降趋势B.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下降C.目前第二产业比重小于第三产业D.第一产业比重变化幅度大于第三产业6.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有A.靠近黄河,水运便利B.劳动力丰富C.本地市场广阔D.靠近原料产地近日,陕西榆林市某路段出现一条“3D”斑马线,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下图)。读材料完成7~8题。7.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设置意在A.美化城市道路,防止司机审美疲劳B.合理配置道路系统,减少交通拥堵C.方便提醒有色差的行人,安全通过D.提醒司机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8.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不宜设置在A.中心商务区附近B.高速公路上C.铁路与街道交会附近D.公共汽车站附近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9、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A.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B.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10、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海水入侵强度B.增加陆地面积C.缩短南北航运距离D.稳定入海江道11、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①东移②西移③潮差增大④潮差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6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某区域水系分布及该区域K地降水量月份分配。材料二下表为R河径流量季节分配表季节冬季12月~次年2月春季3月~6月夏季7月~8月秋季9月~11月占全年径流量的比重6%51%22%21%(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8分)(2)图甲中R河西岸沼泽广布,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成因。(6分)(3)R河是流经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五长河,但其航运价值很低。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该河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从河流水文特征角度分析其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8分)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药不到亳州不齐,药不过亳州不灵。”安徽西北部的亳州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中药城”。2017年,亳州中药材种植面积约7.8万公顷,其中,规范化种植达2万多公顷。安徽亳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示范区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亳州某中药城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700多家药企入驻,每日上市交易的中药材达到2600余种,年交易额约占全国同类市场交易总额的1/3。该中药城已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