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华彩世光(下)华彩世光(下)艺术与政治比肩1949年新中国成立。33岁的世光由此开始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从起步到他于1999年辞世,时间正好50年,恰恰与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十年完整重合。因此,作为美术家,也作为美术教育家,世光在半个世纪中的每一步行走,都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如果把他这五十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是从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文革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上个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有一点很重要,在新中国刚一成立时,世光在思想上就有了能提挈一生的政治主题。1949年2月,解放军包围北平。驻扎在柳浪庄的一名解放军高级干部找到世光,将一本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送到他手中,并给予了世光期许的目光。世光何幸,崭新的艺术生涯竟又是在柳浪庄起步。从此,《讲话》伴随着他的艺海行舟,逐渐向着光明而去。1950年原北平国立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以徐悲鸿为院长的师资阵容耀眼夺目。田世光、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郭味蕖、黄均……一长串名单声势夺人。由此,拉开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序幕。面对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政权,这支师资力量在教学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个重要任务,即投入到政治宣传画,革命历史画,新年画的创作之中。作为中央美院花鸟画科教授的世光,面对年画创作应该是信手拈来,但他却没有立刻下笔。那几年,呈现在城市、农村中的工人、农民加紧生产,多交公粮的劳动场面如火如荼。浓郁的爱国气氛吸引了画家们深入生活、采风的身影,世光也身在其中。他的激情在燃烧,边采风,边创作,边感受毛主席的延安讲话:“艺术的源泉是社会生活,艺术的创作原动力也来自社会生活”。激情四溢的世光创作出了《把果实献给解放军》、《喜庆丰收》、《蔬果满园》等一系列作品。很快,他的绘画被印刷成五彩缤纷的新年画,成为翻身群众年货中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包括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内的全国多家出版社,几乎同时向世光提出了约稿计划。于是,《芙蓉鸳鸯》、《百花争妍》、《柳岸山雀》、《花鸟四条屏》相继诞生,世光笔下的工笔重彩花鸟画,走进了千千万万的百姓家中。的确,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即便是再穷的人家,哪怕是缺吃少穿、土墙土炕,但年画必不可少,把年味儿留在墙上,这是世光当时在广大农村看到的普遍景像。他明白了,最能看懂年画的,原来是最最普通、成千上万乃至上亿的人民群众,他更明白了政府为什么在当时积极倡导普及新年画的良苦用心。还有意想不到的另一层收获,新年画的普及,也开始吸引来一批批“粉丝”,当然,他们追捧的对象还不是某某画家,而是中国绘画。于是风生水起,一到招生时候,中央美院国画系的门前,一年比一年热闹起来。就在世光在年画的创作中还未脱出身来时,一个新的领域又向他打开。他的绘画艺术被融入到了新中国的外交、外事工作中。在这个领域打开首扇之门的是包括世光在内由十四位艺术家组成的团队,郭沫若、齐白石、何香凝、于非?、王雪涛、陈半丁……他们相识相知、相驰相骋在一幅长四米、高两米定名为《和平颂》国画创作之中。这是一幅为1955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的献礼作品。世光的画笔直落画眼,他和于非?两人,完成了一群飞翔的和平鸽。当《和平颂》被送往世界和平大会时,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强烈感染了与会的各国政治家,画作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世光的艺术与政治比肩,这是新中国对他的承认。就在那些年,他的《万古长青》、《松柏长青》、《湖岸桃花》等画作,分别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苏联、朝鲜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1958年有着特殊的背景。文坛旗手郭沫若顺势要出一部百花诗集。他要用一百首诗道出一百种花,而每一种花就是一幅画。诗画集的出版要采用荣宝斋木刻仿真套色水印宣纸印刷。一百首诗的作者、书写者无疑是沫若自己,画家则由他亲自点将,被点中的三人即田世光、于非?和俞致贞。然而,这件事刚一起步,于非?去世,俞致贞因病退出。因此,世光一家独大,一百幅中的72幅就要由他一个人来完成。谜团由此而来,很少去过南方的世光难道有72变的本事,连南方的花卉都能画出来?其实,谜团早已不是谜。对于世光来说,写生便是他的人生。多年前,他写生就写进了一些植物园,写进了农村地区的药用植物花卉苗圃。南方、北方的主要植物花卉自然均被他的画笔所猎取。他写生既用笔也用心,其效果达到的炉火纯青,让每种花卉在他胸中都有了三维体的鲜活,画一个花瓣,他能对着正面画出反面,侧面及翻卷状态。这些本事,即使是退到画坛盛世的五代宋元,也会令那时的画家自叹不如,难怪世光在这72幅画的创作中能随心所欲,尽情地挥洒。这样,最终被定名为的《百花齐放》承载着沫若的百首手体诗和世光等3人的百幅花卉画,沉甸甸地有了艺术文献般的份量。以后,荣宝斋把它无数次地再版,至今仍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新中国选择了世光,世光也适逢其时地在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