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点院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号:U201114890姓名:上官赢摘要:提起德国,世人往往思绪多端:褒贬毁誉、掺杂各种感情。的确,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德国独具一格,有许多他国没有的特色。最近两个多世纪,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顶尖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比比皆是。它有不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雄踞世界前列,广泛造福于整个人类;同时,它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动者,给人类造成了旷古未闻的浩劫。它屡屡大分大合,大起大落,兴风作浪而又为风浪所摧挫。但它败而不馁,衰而不朽,依旧是当今世界一个超群出众的强国。举世公认,德国曾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抹杀不掉的痕迹。当代德国作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欧洲联盟支柱成员和联合国重要成员之一,行为,动态仍然相当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德国人的性格,应该对此有着全方面,深刻的影响。关键词:性格形成,文化交汇,宗教改革,割据与集权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发生、发展的。德意志学者约翰·哥特弗里德·赫德尔说,“历史是置于特定地理中的运动”。人们只要看一看世界那些文明古国的今昔,看一看各个国家的状况,便知其言不假。近代德意志民族是以古代日耳曼人的若干支系为基础,融合一些斯拉夫人及其他民族而逐步形成的。千余年来,德意志人的许多岁月都是在南征北战、左冲右突、内争外斗的急风暴雨中度过的。公元4至5世纪,北匈奴西迁,强化了日耳曼人的大举南移。日耳曼人剽悍骁勇,所向披靡,在南欧、西欧、北非建立了一些蛮族王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促进了欧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平衡发展。八、九世纪,罗马贵族起事,将教皇利奥三世撵出罗马。教皇向查理求救。查理率部进入意大利,扶持教皇复位。利奥三世感恩不尽,给查理戴上皇冠,宣布他是“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于是,查理被称为大帝。查理帝国的领土扩及整个西欧。查理814年去世后,870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国,东法兰克王国大致包括今天的德国、瑞士、奥地利和荷兰,基本上通行德语,为近代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拿破仑的法国大军,横扫欧、亚、非,普、奥被肢解,莱茵河西岸的德意志地区并入法国版图,不少小邦国被强制合并。拿破仑军队的冲击教育了普鲁士人,他们开始改革;自1830年代起,普鲁士步英、法后尘,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实力渐增,其军国主义政策也变本加厉。普鲁士终于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在1871年实现了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民族国家”统一,建立了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普王担任帝国皇帝,普鲁士首相任帝国宰相。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浸透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德国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不是偶然的。德国人打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仍不服气,又打第二次,吃够了苦头儿,他们才在外国的帮助下幡然悔悟。在历史的磨难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显现了历史给与民族的巨大财富,人们说,苦难是最大的财富,这一点深深融入德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在动乱的年代,德国人体会到强大而统一的国家是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本,两次世界大战间,德国人由严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经历过失败后,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由此,德国人严谨而虔诚,并迅速崛起于西欧,称谓当今世界顶级。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德国在天主教世界是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削的地区。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教皇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就赎罪券问题提出异议。他在论纲里说: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路德提出论纲的时候,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也没有想到要发动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实际上论纲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得到广泛拥护德国之后,“欧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