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docx
上传人:是飞****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docx

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欢迎大家分享。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2、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的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教学内容】《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1、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中国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一下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2、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3、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过渡:《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并且边听边思考问题。)4、屏幕投影思考题:1、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说明: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让全班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加深印象,也为进一步赏析诗歌作准备。)二、精读品味(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的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之处,品读这些诗句,就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获得思想启迪。)1、自主、合作探究:屏幕投影思考题,学生思考:1、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2、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教师小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的语句谈感受,体会到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并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2、朗读指导:屏幕投影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教师小结:诗人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下节课共同探究的问题。三、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2、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2情感目标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2.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教学方法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