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红木文化与载体中国历史上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繁多,但概括起来大体不外两种:一种为社会大多数民众服务的,我将其称之为民间文化艺术;另一种为少数上流社会人士服务的,我称之为精英文化艺术。前者从业者多,受众广,艺术上、技术上要求一般,喜欢就好,并不苛求极致,而后者则有明显不同,从业者稀,受众少,此类物品艺术上追求完美、独特,设计上融入文化内涵,技术上挑战高难度,选材上钟情于稀有、名贵之材,如红木、玉器、紫砂等都是后者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门类.红木制品以其三大属性(实用性、艺术性、增值性)在历史上一直是皇宫、巨贾等非富即贵的上流社会的宠儿。因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品位的社会精英人士倾情于红木这一精英文化艺术,当属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我国明代末期,因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苏州一带文风大盛,诗人画家辈出,世界闻名的“明式家具”艺术创作即在这一时期达到颠峰状态。“明式家具”一词的特定涵义实际上是以由明代文人设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人体工学造型、流畅完美的线条、精致简练的雕刻、科学精准的榫卯为鲜明特征的,以黄花梨为最佳载体的经典红木文化艺术家具。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艺术品的审美追求,较之西方人则更注重艺术品载体本身的质量。而载体质量的优劣往往又与稀有、名贵、美观、光润以及人的视觉、乃至味觉所能全方位感受认知的价值有关。明式家具在设计时都会充分考虑展示木材纹理的自然之美,决不随意雕饰而破坏其整体之美。家具造型的流线与木材纹理的流线形成了风格上的和谐统一,这也暗合了明式家具设计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悠悠五千年文化历史是红木文化之根。近五百年这棵大树枝叶繁茂,其间也有兴与衰的悲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红木市场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渐繁荣。当然,在开始阶段,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与红木载体与制作技工的严重不足,理论研究的滞后都给红木行业和市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所幸的是2000年国家红木木材及制作工艺标准的相继出台,保障了红木文化的健康发展。今天,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准的高文化素质和品位的精英人士已能懂得分辨一般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和具有三大属性的红木制品之间的区别。综观中国红木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个木材不断替代的历史。文化要延续是必然,载体的更替则更是必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各个时期负责挑选最佳载体以担负这种文化延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