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若要你研究(yánjiū)池塘生物群落,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yánjiū)?研究(yánjiū)池塘群落二、群落的物种(wùzhǒng)组成右图表示从南极(90oS)经过赤道(0o)到北极(90oN)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biànhuà)趋向。试分析说明: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是怎样变化(biànhuà)的?这表明某地区群落物种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hùzhù),复杂的种间关系建立起的有机整体。三、种间关系(guānxì)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可进行正常(zhèngcháng)的生长繁殖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种群个体数量发生(fāshēng)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péiyǎng)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90多年(duōnián)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duōnián)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偏利互生(hùshēng)是寄生还是互利(hùlì)共生?(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相同: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shēnghuó)在一起。不同: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有利,但对寄主是有害的。(2)寄生与捕食的区别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tǐbiǎo),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从而对寄生造成危害。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而不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那就不是寄生关系,而是捕食关系。种间关系(guānxì)比较表1.垂直结构的概念: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míngxiǎn)分层现象。乔木(qiáomù)层分层的主要(zhǔyào)原因:森林(sēnlín)中鸟类分层现象示意图栎林中鸟类在不同(bùtónɡ)层次中的相对密度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sēnlín)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分层的主要(zhǔyào)原因:池塘(chítáng)生物群落中(3)群落的垂直(chuízhí)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不同种群(zhǒnɡqún)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现象(二)群落(qúnluò)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地球表面因降雨量、温度大小(dàxiǎo)等生态因子从赤道到北极依次我国南方北方群落的变化?垂直结构与水平(shuǐpíng)结构的区分例、八面山(在湖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xiànxiàng)属于()。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的。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2.下列属于(shǔyú)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中物种的数目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C.群落的空间结构D.群落的物种组成3.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shùliàng)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4.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méngfā),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随堂练习(liàn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