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14-加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重振宁夏地矿找水雄风——宁夏水环院深入贯彻落实局党委“加强水工环地质工作,重振宁夏地矿找水雄风”战略性决策综合报告自治区水环院院长于艳青宁夏地处西部内陆干旱地区,是全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水成为制约干旱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瓶颈。水环院作为宁夏地矿局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的专业队伍,肩负着为宁夏经济建设提供地下水资源保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技术支撑、服务地方经济的重任。截至2010年6月,全区共探明大中型水源地41处,提交经自治区储量委员会批准的B级储量147.32万方。其中由宁夏地矿局水环院提交勘察储量报告的就有37处,评价地下水日供水资源量达130万方。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科技成果奖17项,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原地矿部的多次表彰奖励。被原地矿部授予首批部级“双文明单位”称号,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为宁夏经济社会建设、为宁夏各族人民安定团结、改善百姓吃水用水条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0年10月8日,宁夏地矿局局长徐占海在第10次局务会议上,进行了“扎实开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重振宁夏勘查找水雄风”的战略性部署,指出宁夏地矿局作为自治区勘查找水的主力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发挥全局专业技术和基础资料优势,按照中央、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优先能源矿产,主攻水资源,立足金属矿产,拓展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找矿工作部署,想政府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全面加强地下水勘查工作。2010年10月18日,水环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组建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紧急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局党委“重振勘查找水雄风”的战略性决策。并按照局党委的要求,全力以赴组织强大技术力量编制宁夏地下水勘查十年规划及实施方案。“重振勘查找水雄风”,对水环院来说意义深远。近几年,西部地区缺水现状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且在中共中央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及,宁夏水环院有着50多年勘查找水的光荣历史,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国家、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有着光荣的背景。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及“5.13”协议的签署给地矿事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改变早些年,由于国家地质勘查项目短缺,投资又少,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和定位层次不高,勘查找水的步伐进行缓慢的现状,要把勘查找水这一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当作全院头等大事来抓,要跳出水环院的层面思考宁夏水的问题,站在发展国家经济、改变民生的高度认识问题,要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发展思路做工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服务。为了贯彻落实好局党委的实施意见,在“加强地下水勘查、重振找水雄风”具体工作落实上,水环院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工作:一、围绕主业,抓大项目,抢好项目,以项目为纽带促经济发展。按照局党委的要求,水环院抢抓机遇,以抢项目、抓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认真领会“5.13”协议内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研究“5.13”协议总体部署方案,确定了“发挥水工环专业优势,重振宁夏地矿局勘查找水雄风”的工作思路。借助实施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东风,找准切入点,抢抓新机遇,狠抓项目落实,积极做好项目和政策对接,在项目实施、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学好精神、用好政策。利用好产学研基地平台,全力以赴贯彻落实“5.13”协议总体部署方案,做好“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饮水安全工程”、“固原市盐化工基地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实施,积极主动地做好“宁夏沿黄经济带(黄河金岸)水工环地质勘查”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11年该项目立项实施。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努力培育全局水工环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拓展重振勘查找水雄风的新思路。1.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勘查与饮水安全工程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总面积约24979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9%左右。该地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十分缺乏,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及国土资源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定的《合作构建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共同促进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议书》(简称5·13协议)中“专项开展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的指示精神。在宁夏国土资源厅、宁夏地矿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宁夏地矿局启动了“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饮水安全工程”。该项目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在宁夏中南部完成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面积18000km2;在清水河上游平原、南西华山东北麓、彭阳县城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