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复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靳东晓2004年9月复习、考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帮助没有时间看书的学员复习。2、考试大纲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但对于考题来说,每题均为1分,故应该对考试内容作全面复习。3、应加强理解,不死记硬背,增强对是非、混淆题目的判断能力。4、考试均为选择题,70%为单选;30%为多重选择。5、认真读懂题目,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答案。根据考试指定参考用书(以下简称教材)、考试大纲要求,《城市规划原理》科目的复习分为四节第一节(教材第一、二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第二节(教材第三、四章)城市规划任务、体系及其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编制第三节(教材第四、五章)城市规划编制;主要专项规划第四节(教材第五、六章)主要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第一节(教材第一、二章)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个掌握、5个熟悉和4个了解)1.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1.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1.2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300年的历史。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发展非常缓慢重要的城市均为具有政治统治作用的都城、州府(消费性城市)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城市中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导致人口从工业化(城市的引力)农村向城市提高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迁移(农村的推力)目前全世界人口中已有50%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中国2002年的城市化水平是36.7%。城市的实质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城市发展基本理论城市发展基本理论1.2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1.2.1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1.2.2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2.3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产业(产品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1.3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1.3.1掌握城市化的含义1.3.2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3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发展。二者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过程正处在这一阶段。哈尔滨五十年的城市化历程北京的高速发展未能使周边地区快速获益,对周边省区的经济扩散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较弱。1.4城市与区域发展1.4.1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4.2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密切,研究城市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要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区域因素。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区域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影响区域各城镇的职能分工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区域生产力发展与布局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内总人口区域城镇人口总规模区域城镇人口分布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形态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变化具有客观发展规律,要根据区域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经济流分析常州:发展方向失当的代价以港兴市?城镇体系——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练习题1、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2、最早的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劳动大分工)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城市引力、农村推力)4、就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上升到30%的速度而言,用时最少的国家是(日本36年)。5、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6、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市经济分成哪两部分?(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7、城市化的实质性含义是(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