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五年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师成长五年规划.doc

教师成长五年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射阳县耦耕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五年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一、指导思想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成长是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将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敬业高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五年规划。二、教师现状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共振,我们立足于新知识新科技的前沿,传播应用新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此,打造一支“学生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名师”队伍,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的需要。我校共有教师75人,本科学历38人,大专学历34人。从教师业务能力看,小学高级教师40人,占教师总数的53%;从教师年龄来看,35岁以下青年教师25人,占全校教师的33%。我校整体有一支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在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据主流,他们思维敏捷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缺乏老教师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渴望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本领等几方面夯实基础。部分中年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导致教育教学方式不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一小部分教师教学能力较弱,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相对缺乏。当前我校教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教师缺失了以往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倦怠心理滋生严重;二是部分中年教师从教十几年,已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很难冲出自己的固有思维圈;三是青年教师不安现状,有精力、有能力、有进取心,但专业能力较薄弱,缺乏专业引领,感觉无从下手。三、教师专业发展总体目标我们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支德高为人仰,学高为人杰,技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能够适应学校办学目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水平较高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最终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每个孩子成为有健康人格、有阳光心态的幸福人生的创造者。1、知识技能方面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具备问题解决与研究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如:组织与培养班集体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堂调控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等。有过硬的“三笔两话(画)”教师基本功。2、专业品格方面。具备良好的个人品格:一身正气、励志修身、厚德至善、明德惟馨。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毅力与精神,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养成高尚的专业情操。用无声的人格魅力取代有声的严厉说教。四、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效。我们要事事往实里做、细里做、严里做。明确自已发展的途径: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学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2011—2012学年:①深刻领悟学校教师五年成长工程,找准自身发展的切入口,制定好个人五年发展计划。②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站在新课程理念的高度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③加强自身基本功建设。教师“三笔两(画)话”全部过关。④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具有研究意识,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⑤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自学,35岁以下教师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熟练掌握一种办公软件,学会初步的互联网搜索技术。⑥精通小学阶段自己所任学科的全部学科内容及学科培养目标。⑦博览群书。每一学年读一本教育专著;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活动。⑧团队意识的培养。⑨懂得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2012—2014学年=1\*GB3①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体现自己学科特色,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②能够深入地进行小课题研究工作,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情况能进行深入反思总结。③不断推进,挖掘典型,重点提高,培养出一支实力较强的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④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自学,40岁以下教师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和多媒体制作软件,善于使用互联网资源。⑤熟悉所任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每一阶段的学生发展目标,并能根据此目标在每一节课中有落实,有提高。⑥有丰富的新课程理念,并能针对学生实际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⑦博览群书。每一学年读一本教育专著;研读与教学学科相关的书籍,扩大自己的学科知识面。⑧形成和谐的团队。⑨心理健康,能够进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