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零售药店店员业务知识培训——抗微生物药物知识培训一、基础知识1、抗微生物药包括抗菌药、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2、抗菌药物(亦称抗菌药)就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与治疗细菌性感染得药物,抗菌药包括抗生素与人工合成抗菌素。抗生素就是微生物(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属)得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5000),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她病原微生物。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与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两类。3、抗菌药物得作用机制:3、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包括有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及杆菌酞类;3、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包括有多粘霉素类、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3、3、抑制蛋白膜合成,包括有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3、4、影响叶酸及核酸代谢,包括磺胺类、甲氧苄啶(TMP);3、5、抑制细菌DNA合成,包括喹诺酮类。4、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得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Ⅰ),如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Ⅱ),如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等。第三类为速效抑菌剂(Ⅲ),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与氯霉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Ⅳ),如磺胺类等。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无关或相加(Ⅰ+Ⅳ)四种效果。5、防止抗菌药物得不合理应用:5、1、病毒感染: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对于单纯性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5、2、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除病情严重或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使用抗菌药,以免掩盖典型得临床症状或难于检出病原体而延误诊断与治疗;5、3、局部应用:皮肤粘摸处应用抗菌药时,易诱发过敏反应与细菌耐药,应尽量避免。必须局部应用时,应选用杆菌肽、磺胺米隆与磺胺嘧啶银等供局部应用得药物;5、4、抗菌药剂量过大或过小以及疗程过短或过长;5、5、常规性使用广谱抗菌药或新上市得药物。6、患者得其她因素与抗菌药物应用:6、1、肾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而且对肾脏有损害得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丝氨酸、氟胞嘧啶、氨基糖苷类与多粘菌素类等抗菌药,必须应用时,可根据肾功能减退得轻、中、重程度分别给予常用量得2/3~1/2、1/2~1/5、1/5~1/10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有条件得,最好监测血药浓度,据此制订最佳给药方案。6、2、肝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对在肝脏代谢而由肾脏排泄得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应减量慎用;对红霉素酯化物、氨苄西林酯化物、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利福平、异烟肼、两性霉素B、酮康唑与咪康唑等应尽量避免使用。6、3、新生儿禁用氯霉素、呋喃类与磺胺类药物,以免造成灰婴综合症、溶血与核黄疸;儿童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得药物如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6、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应十分谨慎,孕妇应禁用四环素类、氯霉素、依托红霉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二、抗菌药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得一类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分类2、1、青霉素类按抗菌谱与耐药性分为5类:2、1、1、窄谱青霉素类以注射用青霉素G与口服用青霉素Ⅴ、非萘西林、海巴明青霉素V、丙匹西林为代表。2、1、2、耐酶青霉素类(耐酶、耐酸)以注射用甲氧西林与口服、注射用苯唑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与氟氯西林为代表。2、1、3、广谱青霉素类(耐酸但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无效)以注射、口服用氨苄西林、海她西林、美坦西林与口服用阿莫西林、酞氨西林、匹氨西林与巴氨西林为代表。2、1、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不耐酸、不耐酶)以注射用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苄西林、呋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阿帕西林与口服用卡茚西林、卡非西林为代表。2、1、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类以注射用美西林、替莫西林与口服用匹美西林为代表。2、2、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按抗菌谱、耐药性与肾毒性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菌抗菌作用较二、三代强,但对G-菌得作用差;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菌抗菌作用略逊于第一代,但对G-菌有明显得作用,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菌抗菌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对G-菌包括肠肝菌类、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得作用。可用于危及生命得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及尿路严重感染得治疗。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G-菌均有效,可用于治疗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得细菌感染。2、2、1、第一代头孢菌素以注射用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乙氰、头孢匹林、头孢硫脒、头孢西酮等,注射、口服用头孢拉定与口服用头孢氨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