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萧山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萧山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互进的重要时期。为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根据《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编制《萧山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主要阐明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引领未来五年萧山工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区工业领域经济活动的行动纲领。一、“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资源要素制约的外部条件下,我区深入实施“工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产业升级为主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目标。——工业发展保持平稳较快态势。“十一五”是我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实现了由中期阶段向后工业化时代迈进,全区工业总量规模明显增大,效益持续增长。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完成4486.02亿元和4427.7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23.6%和124.8%,年均分别增长17.5%和17.6%;201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分别完成698.2亿元和245.93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83.9%和163.3%,年均分别增长14.3%和30%。“十一五”期间工业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5%,工业继续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一五”时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技术创新为主题,萧山工业实现了国际化提升、信息化带动、市场化取向、集聚化发展、生态化推进。工业投资稳步增长,限额以上工业投资从2005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03.44亿元,年均增长13.9%,五年累计投入833.4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4.7%,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重逐年上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由萌芽逐步形成规模,机械汽配、化纤纺织、羽绒服装、钢结构网架、精细化工等五大主导行业的产业链日渐完善,规模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对工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10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3257.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9.5%;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基本成型,构建了以开发区、江东、临江、空港四大平台为龙头,15个重点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为重点,4个高新产业园相呼应,5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补充,宽领域、多层次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涵盖新兴产业引进、高新产业创业创新、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的有机工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区工业以产业集聚为依托,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社会化功能配套为支撑,突出延伸产业链、发展大企业和打造区域品牌优势,初步构建了化纤纺织、机械汽配等若干个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的优势产业集群形态。化纤纺织产业通过设备的更新升级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产业链得到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联盟和企业横向联合不断推进,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萧山的聚酯涤纶长丝、氨纶、锦纶、粘胶纤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化纤产业基地。2010年,全行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244.6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达30.39%,其中化纤实现产量50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机械汽配行业通过创新创强,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零部件模块化、高端化水平不断提升,整车生产全面启动,纳智捷汽车、青年莲花、吉奥汽车等陆续投入生产;万向集团正式启动6.8平方公里的江东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全面起步。此外,羽绒服装、精细化工、钢构网架、室内装饰、纸包装等特色产业集群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全国性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有机颜料、分散染料、印染助剂、有机硅、密封胶、羽绒及制品、钢构网架等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龙头骨干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态势强劲,11家企业进入省政府确定的省级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业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优的目标更加明确,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2010年,全区500万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826家增加到2610家,亿元以上企业由308家增加到628家,规模上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746.0亿元增加到4148.02亿元,年均增长18.9%,占全部工业比重从87.0%增加到92.5%。2010年,全区销售产值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1家,其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