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主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中国古代纺织业、冶铸业、陶瓷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由政府垄断,只供王室、贵族……汉武帝,盐铁等私营手工业:民间消费直到明清时期才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总体来说:官营手工业发达,私营手工业发展艰难,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家庭手工业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颜氏家训.治家篇》翻译: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而食,种植桑麻而衣。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是果园场圃之所出产;所食用的鸡猪,是鸡窝猪圈之所畜养。还有那房屋器具,柴草蜡烛,没有不是靠种植的东西来制造的。那种能保守家业的,可以关上门而生活必需品都够用,只是家里没有口盐井而已。问:这段话反应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一种经营形态?说明了家庭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作用PS:田庄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匠户制度:P11二、中国古代纺织业、冶铸业、陶瓷业的发展纺织业材料:1、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简单纺织工具2、传说嫘(lei二声)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发明养蚕)“始教民育蚕,制丝茧以供衣服”。3、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李济(发掘殷商遗址)在夏县(山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半个人工割裂的蚕茧标本。茧长1.52厘米,茧宽0.71厘米,茧壳存留部分占全茧的83%。茧壳的切面平直且发光……是被人工割过的……是家蚕而不是野蚕……是人工饲养家蚕的物证。材料:甲骨文中发现“蚕”“桑”“丝”文字;《周礼》中妇功材料:素纱襌衣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我国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时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材料:书P12材料:南宋棉毯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经纬条线一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材料:1、元代:黄道婆2、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dai)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反应了什么现象?棉布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材料:书P13冶铸业材料:后母(王的母亲)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的形体最大、最重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鼎即烹煮肉和盛肉的器皿)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尊即盛酒器皿)陶瓷业:宋代五大官窑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釉面多有开片。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