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动技术课教案劳动技术课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技术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劳动技术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课程表”,给自己的学习到来方便。2、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纵杆和摇臂。教学重难点:通过抽拉使人物活动起来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已经制作好的“课程表”1份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制作材料袋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课程表”成品,抽拉几次,调动起学生制作活动课程表的浓厚兴趣和迫切要求。2、完成该制作件的难点:(1)怎样粘贴上下底板,让课程表动起来;(2)怎样使课程表中的小男孩站起来?为突破难点,教师应准备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或放大了的教具,演示说明,让学生看清楚,明白该怎样做。(3)在学生制作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通过操纵杆完成抽拉连动的`现象,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抽拉连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还能设计制作别的抽拉纸玩具吗?3、评价作品劳动技术课教案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用洗衣机。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使用洗衣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思想和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洗衣机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洗涤和脱水。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于洗衣机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学用洗衣机。教具、学具:洗衣机脏衣服教学过程: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要使用双缸洗衣机清洗衣服,首先要了解洗衣机的结构,了解所有需要操作和控制的部分。二、演示讲解,理解操作双缸洗衣机操作技术要点如下:1、准备。接通电源、接通进水管和排水管,清除杂物、饰物,衣物合理分类。2、洗涤。适量注水、加洗衣粉,选择按键(强洗、弱洗等)、确定洗涤时间,漂洗要充分(但应注意节水)。三、扩展知识1、脱水。均匀摆放衣物,选择正确脱水时间,脱水桶完全停转后再取出衣物。2、注意用电安全,手湿不要随意摸电源。劳动技术课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制作步骤,学会制作“面具”。2、了解面具的种类、材料等知识。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有创新。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样品,面具艺术的资料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笔、卡纸、橡皮筋、制作材料袋。教学过程:一、了解面具。1、展示各种各样的面具(可以让几个同学戴上),调动学生的兴致和动手制作的`欲望。2、赏析面具:从面具表现的题材内容上,从面具造型的形态上给面具分分类。烁烁我们见过的(从影视上,在舞会中)或自己使用过的面具。3、介绍面具及面具的种类(人物、动物、卡通、平面,半拉体)二、制作面具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2、对照示范作品读懂卡片上的制作步骤示意图(小组内讨论)3、按步骤完成面具的制作。4、用彩色卡纸装饰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认为合适的颜色),尽可能装饰得与众不同。三、设计,制作面具。1、熟悉面具的种类和面具的不同造型。2、自备材料,创意设计,画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图。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四、戴面具,做游戏——猜一猜,我是谁?选择一种游戏,戴上面具玩一玩。劳动技术课教案4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教学过程:(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1、展示小网袋作品。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a、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b、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c、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d、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e、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定住)。f、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g、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h、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a、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b、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紧。c、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三)总结评比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