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期末复习计划期末复习计划4篇【热门】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期末复习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期末复习计划篇1一天的月考已匆匆过去,考前的紧张以变为考后的急切等待,等待分数,但又怕等出分数,说实话,我对自己这次的考试的发挥不太满意,现在我心里已有数了,考得不好,但我也很感谢这次月考,因为它告诉了我现在状况的学习状态如何,真实水平如何,让我清醒得知道自己还真不行,不过,既然一直自己的弱点,就要努力拼搏博了。虽然月考是结束了,但期末考试还未来到,中考也近到眼前,如果说要没日没夜的复习,早晨4点起,晚上11点睡,对我来说太不现实了,但我一定会全力以赴。总之,我不会浪费时间,不会再贪玩,也不会抄作业,我会独立思考,认真复习,上课不走神,下课自习完成作业,这些我一定会做到,因为,在我的`身上寄托了太多人的希望。既然我不能阻止中考的到来,那我就敞开胸怀迎接它的降临。我认为,畏惧它不如勇敢的战胜自己,考出理想的成绩。中考,你来吧,我一定会考上一中公费,给自己及爱我的父母,老师一个满意的答复。期末复习计划篇2一、汉语拼音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字,并能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二、字词1、能熟练认读《生字表(一)》中的450个汉字,会写《生字表(二)》中的350个汉字。复习笔画,笔顺,生字部首。2、掌握部首查字法。3、能辨析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说反义词、会辨别近义词的不同用法。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和扩词。4、能正确地搭配词语,正确使用量词。5、注意积累词语和成语。在阅读中养成抄写好词佳句的习惯。三、句子1、正确认读句子,并能正确地抄写或听写句子。2、能判断句子是否完整,并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3、能用学过的的词语造句。4、会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五、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2、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4、能排列错乱的语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5、加强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努力增加阅读量。六、写话1、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并能写清图画上的内容。2、在写话中能运用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七、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想法。◆复习重点1、能熟练认读《生字表(一)》中的450个汉字。掌握《生字表(二)》中的350个汉字。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理解文章的内容。◆复习难点1、能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边音、鼻音生字的读音。2、能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3、指导学生能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组词扩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4、注意近义词的不同用法。5、学习句子的变换练习。(如把字句改被字句,被字句改把字句)6、能排列错乱的语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复习时间表,协调复习的进度。(灵活掌握)1月11日------1月15日分类复习1月18日------1月22日综合复习1月25日-------1月26日补差补缺在新的学期,我们根据上个学期的经验,制定了一份最新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具体内容有下: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研究、勤于总结,确保课改实验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2.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课改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思想上要趋于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上趋于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评价上要趋于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认识到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教学方法的表现形式要有所突破,课堂上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要充足一些,教学的环境要宽松一些。要上好课改实践课,分析研究,提高课改实施水平。3.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要通过比较,研究新老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教师要用好上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