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秀华****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8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ROMAN\*MERGEFORMAT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某省按政策规定对报废老旧汽车、“黄标车(注:指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并换购新车给予3000—6000元的补贴。其中某市是实施家电以旧换新的全国9个试点城市之一,至2014年7月,共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1000余件,回收旧家电32000余件,补贴700余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回收的旧家电和旧汽车仍是商品,因为国家财政补贴回购②回收的旧家电和旧汽车仍是商品,因为它们还在进行商品交换③以旧换新活动有利于鼓励人们遵循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原则④以旧换新活动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缩小居民收入差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考点定位】商品的含义、正确的消费观【名知识拓展】判断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3)领域法:商品存在于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2.2016年3月18日,中国、新西兰两国总理共同宣布人民币与新西兰元将直接进行交易。从此中新两国不再通过美元作为中介进行贸易活动。中新两国货币直接兑换能够()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新双边贸易②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进程③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到新西兰旅行④有助于提升新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利于新西兰形成贸易顺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中新两国货币直接兑换能够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中新双边贸易,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进程,①②适合题意;中新两国货币直接兑换不一定提高人民币汇率,不一定形成贸易顺差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汇率变动的影响【特别说明】汇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变化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而定。我们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不能笼统地说人民币汇率稳定了就好,升高或跌落就不好。3.小东刚刚领到了3000元的工资,去超市买了一支价值1000元的手机,然后补交了500元的房租。在小东的活动中体现的货币职能是()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A.①②B.①④C.②⑤D.③⑤【答案】B【考点定位】货币的职能4.2015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假定2015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了1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了5%,物价水平提高了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稳定,2016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应()A.减少11.8%B.增加11.8%C.减少6.85%D.增加6.85%【答案】D【重点解析】货币流通公式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假定2016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了1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了5%,物价水平提高了2%,依据材料中的各种数据可以如下计算:1×(1+10%)÷(1+5%)×(1+2%)=1.0685;所得数值大于1,说明所需货币量增加,增加幅度为:1.0685-1=0.0685,即:增加6.85%,本题答案选择D。【考点定位】货币流通规律【名师点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和面值(面额),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5.2015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20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5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6年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A.1320万元B.1210万元C.1100万元D.1220万元【答案】C【考点定位】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间的关系【名师点睛】经济生活中的比例关系经济生活知识中的比例关系分为正比关系、反比关系、不成比关系三类。这里介绍的是正比和反比关系。这些比例关系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做题时要注意它的条件和相应背景。㈠经济生活中的正比关系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中,被决定者的变化同决定者的变化成正方向运动。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2、商品的价值总量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其价值总量就越大;反之,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