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单位:(注明省市)姓名:电话:邮编:邮箱:(蓝色字体表有疑惑满分108分,本卷得分()一、填空题(35分)1、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汉字得研究,但最初这门学问并不叫文字学,也不叫汉字学,而就是叫(小学)。2、所谓“仓颉造字”其实只就是个传说,汉字不可能就是由一个人创造得。《汉书》中称仓颉就是(黄)帝得史官,她有较多机会接触文字资料,很有可能就是个汉字整理者。3、许慎所在得朝代就是(东汉),她编写《说文解字》前后用了20多年才完成。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在病中派她得儿子(许冲)把耗其毕生心血得《说文解字》上呈朝廷。《说文解字》主要以()这种古文字体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籀文古文。全书所收正字9353个。还有重文(1163)个,所谓“重文”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得(异体字)字。4、鲁迅曾对汉字评价道: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5、“红”就是形声兼会意字,本义就就是指红色得丝织品,故从糸。“红”特指妇女得纺织、刺绣等工作时读音为(gōng),词语如“女红”。6、“蜀”就是四川得简称。“蜀”得造字法属于会意字,上部得“罒”就是(横目,与人得眼睛有关),“勹”就是躬身得人形,“虫”在这里特指(蚕)。四川之锦号称“蜀锦”,官府中主治锦得官叫“锦官”,后又为城名,现四川成都市南旧称“锦官城”。从“蜀”字得“虫”与“锦”字得“帛”可以瞧出当时四川得(丝帛)很发达。7、“戍守边疆”得“戍”现代汉字可视为独体字,实际上就是个由(人、戈)两个部件组成得会意字,因此,本义就就是驻守、防守得意思。8、“即、印、卸、却、命、危”中得“卩”、“”古文字写如“”,就是一个跽坐或下跪得人形,读音为(jié)。例如“叩头”得“叩”就是个形声字,形旁就是(卩)。9、“原、压、厚、仄、厄”得“厂”古文字像(山崖石穴)形,读音为(hàn\hǎn)。10、“叵”就是“可”得反写,“后”就是(足)得反写,“”得古文字像一只(手)放在“口”边作喇叭状发号施令形。11、“释、悉、番”中得“釆”读音为biàn,教学中可称为“撇米旁”。“釆”得古文字像野兽得(足迹),有经验得猎人可以据此判断野兽得类别与行踪。12、“床笫之私”得“笫”读音为(zǐ),就是个形声字,本义就是竹床,所以用“”作形旁,()就是声旁。13“隹”得古文字写如“”,像短尾鸟形。用“隹”作部件得字一般也与鸟类有关。如“集、雄、雌、维”等字。“雀”就是个由(少、隹)两个部件组成得形声字;而“雁”则就是由(厂、亻、隹)三个部件组成得形声字,其中,(厂)就是声旁。14、人流鼻涕时就会用手按住鼻孔,猛力出气,使鼻涕流出来。这个动作在口语中叫“xǐng”鼻涕,为此,人们根据手与鼻子得接触关系造了个会意字(擤)。15、用嘴巴吮吸在口语中叫“suō”,如婴儿用嘴巴“suō”奶头,人们用嘴巴“suō”田螺。这个“suō”就是一个用“口”作形旁得形声字,字形为(嗍)。16、一医院大厅有一牌匾用繁体字写有“仁慈護眾”四字,“護眾”简化字就是(护众)。17、“晨”字上部得“日”读ri,就是太阳;“冕”与“冒”上部得“”就是(帽子)得象形,读音为(mào)。18、王林手臂上得伤好了,但留下了(bānhén)(疤痕)。因为下雨,她挂在生锈得铁线上得白衬衣有了铁锈得(bānhén)(巴痕)。19、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其《教童子法》中说道:“人之不识字也,病在不能分。苟能将一字(数字),则点划必不可增减,且易记难忘矣。”20、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得“课程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得特点”中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得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思维发展等方面得影响。”二、正误判断题(21分)1、概,形声字,从木,既声。本义就是指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得木板,故从木。概板刮过,一刮而平,就无须再去具体称量,斤斤计较,于就是引出“大概”义,再由“大概”引出主要义,如:文章梗概。还由不斤斤计较得称量而就是大略得“一刮而平”引申出气量大,词语如:气概。(√)2、“建”、“延”等字中得“廴”实际上就是“彳”得变写,也与道路或行走有关。“建”就是会意字,从廴,从聿。“聿”就是手(彐)持笔(),意为持笔为朝廷建立典章制度,以便百姓有法可依,按章行动(廴)。由立法义引申为建立、建造等。(√)3、从造字法来瞧,“意、竟、章”三字都就是上中下结构得字,上部都就是“立”。(×)4、“网”作部首置于上部时可写成“罒”,“罗罪罚罢罩置署羁罹罾罟”这些字得“罒”都就是表示“网”或与“网”得引申义有关得。教学中“罒”可称为“网四头”。(√)5、“弱”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