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doc

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罗利群作者简介:罗利群,女,重庆,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生Email:lilyluo9436@yahoo.com.cn(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的名称来源入手,分析了女性主义研究主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探讨了女性主义与质性研究存在的共同渊源关系,提出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对民族教育研究在研究的主体与客体、研究的内容与范畴以及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方面所给予的启示。关键词:女性主义;质性研究;民族教育研究一、女性主义与质性研究“女性主义”由英文“feminism”翻译而来。根据陆谷孙《英汉大词典》(2007.3),feminism由feminine(“女性的”,“妇女的”,“由妇女组成的”)词形演变而来,feminine来自于古法语feminin,而feminin最早由拉丁语fēmina(英文含义为woman,意为“成年女子,妇女”或总称“女人,女性”)演变为fēminīnus发展而来。上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引进“feminism”时,译为女权主义,这是根据当时西方妇女运动主要以争取妇女参政权的特点翻译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研究者认识到原来的概念已不能涵盖当代西方妇女运动及理论的发展变化,当代西方妇女运动已远不是一场简单的女性向男性争取权利的斗争,而演变成力图改变以男子为中心的文化和社会体制,从而达到改变社会性别关系、使男女都能全面发展的运动。因此,“feminism”被赋予了新文化的政治内涵,使用“女性主义”则可强调女性的视角而显得比较宽泛灵活。女性主义在不同的年代、文化、流派和学者之间所指称的涵义各不相同。女性主义研究(feministresearch)建立在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对人类知识只是用第三人称男性代名词(man)来通称“人类”提出了根本的质疑。它从关注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进而关注所有的社会压迫现象,认为在历史的进程中,男女两性有极为不同的社会经历,两性之间看事情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男性和女性从社会生活中得到的结论也有差异,特别是那些习以为常的共识。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信仰、价值观和规范都是由社会上一部分人拟定的,事实上这只代表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和感受。然而,在是否存在独特的女性主义方法论或研究方法问题上,女性主义者之间向来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女性主义学者桑德拉·哈丁(Harding,1987)认为,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往往将方法、方法论与认识论问题纠缠在一起,而没有认识到它们之间虽然有复杂的关联,同时却是相互区别的。方法是指收集研究资料和证据的技巧,方法论是用于分析和说明研究如何进行或应该如何进行的理论,而认识论问题则讨论有关知识有效性的理论和辩护策略。女性主义在讨论方法或方法论问题时,往往将这三个方面混杂在一起,缺乏清晰的概念,结果不能理清作为女性主义社会研究最独特的东西是什么。在这个意义上,她认为不存在独特的所谓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只存在独特的女性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哈丁的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大多数女性主义者的心声。虽然他们不一定使用“方法论”这样的词汇或对方法论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者认定女性主义研究具有与非女性主义研究相区别的独特的方法论特点或视角。女性主义社会学家_Reinharz(1992)在她所著的《社会研究的女性主义研究法》(FeministMethodsinSocialResearch)将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归纳成下列十项论点:(1)女性主义是一种研究视角,不是一种研究方法;(2)女性主义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3)女性主义研究包括对非女性主义研究的持续批判;(4)女性主义研究是在女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5)女性主义研究的跨学科性;(6)女性主义研究意图创造改变现状;(7)女性主义研究努力代表人类的多样性;(8)女性主义研究常常将作为人的研究者包含在研究范围之内,将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看作有价值的资产;(9)女性主义研究常常试图与被研究的人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10)女性主义研究常常与读者建立一种特殊的关联。从以上Reinharz归纳的女性主义研究特质中,我们不难看出女性主义与质性研究的深厚渊源。虽然女性主义研究并不是单一的研究领域,所谓女性主义者(feminist)也并非只是单一的理念,尽管女性主义研究者来自各式各样的学术训练背景,其知识和研究工具的使用也相当的分歧,各式各样的女性主义论点之间甚至还有些相互对立冲突,然而,正象胡幼慧(1996)所指出的那样,在女性主义研究的复杂性下,妇女的生活空间、她们的主观经验感受,以及她们之间的差异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脉络问题,确是各派学者之共同关注点,而这种“生活”、“主观经验”、“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