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你有何特长?(2007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题)【参考答案】所谓特长一般指的是我有的而别人没有的优点,或者是大家都有的但是我必比人强的优点。我这个人特长谈不上,但还是有一些优点。(1)我的性格偏向文静,待人热情,彬彬有礼,办事稳重、认真,有事业心。我觉得这个性格比较适合办公室的工作。(2)我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通过了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平时能帮助单位科室做一些文字工作。另外我喜欢编程,曾经在网上发布过一些自己编的小程序,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管理。(3)我比较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日常工作中都在不断钻研业务。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过很好的实际效果。比如路面摊铺标高不合适的处理,发表过工程监理的论文。(4)我有很强的团队精神,而且在工作中这种精神得到了提高和完善。从事的工作对团队的要求很高,细化管理,我想科室工作依然要求很强的团队精神。我对团队精神是这么理解的:能和同事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和其他人互动,共享信息和荣誉。对待工作认真努力,能够及时完成,并且很乐意帮助同事,乐于承担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5)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容易接受新知识,喜欢摆弄一些新东西,探寻新思路。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遇到挫折时是怎么处理的?(2007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题)4.大学四年中,你擅长的课程是哪些?不擅长的科目是哪些?(2006年国家公务员面试题)【参考答案】从高中到大学,我对涉及数学方面的课程都很感兴趣,所以学得也比较好。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希望政府机关管理工作像数学那样,处处都能够得出明确的、唯一的结论。数学方面接受能力强,给我专业课程中的数理统计和经济模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不擅长的学科是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但有些“悟性”——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仅依靠数学式的思维就能够分析和处理的。所以,我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我选修了社会学,并开始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当然这还只是入门。5.结合你的性格和爱好、兴趣谈一下你喜欢从事什么样的工作?(2006年青海省公务员面试题)【参考答案】该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应答,以下是几种优点与其所对应的工作,供考生参考。第一,性格内向,办事认真,适合做文秘、财会工作;第二,性格外向,善于交际,适合做公关、营销工作;第三,勤奋好学,善于总结,适合做教学、科研工作;第四,责任心强,善于助人,适合做服务、保障工作;第五,公正无私,处事公道,适合做执法、行管工作;第六,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第七,和谐处人,服务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第八,专业过硬,学用结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条件;第九,适应环境,虚心好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要素。6.介绍你最了解的一本书,并说说它的内容0(2003年福建省公务员面试题)【参考答案】我喜欢读书,一个人最早看的一本书可能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小时候最早看的一本书是《三国演义》,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自然也是我最了解的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博大精深,书中描写的一些人物对我的成长起了许多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看来我还是最喜欢《三国演义》。如果我说我喜欢关羽,可能俗了一点,但从关羽身上表现出来的诚信和忠诚一直是我很推崇的。我觉得诚信是立身之本,而对单位的忠诚是你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前提条件。当然这个忠诚还包括对领导的忠诚,从周瑜身上我学到对别人要宽容,不要有嫉妒心;从诸葛亮身上。学到要加强自己的学习等等。《三国演义》这本书博大精深,对我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由于时间原因我不再赘述。7.你对职位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你的目标,你需要在哪方面加强什么能力?(2006年广州公务员面试题)【参考答案】第一,不能空谈目标,目标必须要和一定的现实环境以及自身的素质、能力结合起来,根据主观、客观和内在、外在条件来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第二,奋斗目标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自我的目标;第三,具体来讲,如能有幸从事公务员工作,作为年轻人,我认为,首先要虚心学习,要向老同志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丰富、提高自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近期能达到尽快适应工作、投人工作、创造成绩的目标。8.我们为什么要聘用你?(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题)参考答案】在我熟悉的人中,有很多人都是值得我崇拜的。而如果讲到最崇拜的一个,我觉得还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但他一生追求知识,追求文化。他自己因为时代的原因,还有家庭条件的限制,没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把这种希望放在了我们的身上,并且为此一直无怨无悔地付出。当时村里很多人把儿子、女儿送去打工,特别是女儿,他们觉得反正是要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