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4、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5、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5、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1、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三、教学措施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2、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3、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4、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能力训练重点。5、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6、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7、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四、教学安排(每周3课时)周次教学内容1《我们在呼吸》2《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3《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4《和谐统一的身体》、国庆节休假5《生活中的“好帮手”》、《他能撬动地球吗》6《轮轴》、《滑轮兄弟》7《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8《地球的故事》9《风光无限的地貌》、《地球的内部》10《地球仪》、《地图》11《漂移的大陆》12《电池》、《怎样控制电路》13《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14《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15《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16总复习17总复习18期末考查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该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三、教学基本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