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docx

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五年级上册的科学教学计划1一、设计意图我们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探究欲望很强,喜欢问问题。一天,我带他们在操场上活动时,几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今天怎么这么热?”我想,这是让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好时机。据我了解,多数幼儿家里没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了解很少,但对温度变化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三、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支温度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自制温度计教具一件。字卡:“上升”、“下降”记录符号“↑”、“↓”。四、活动过程1.迷语导入主题。“一根红线墙上挂,能变长来能变短,天冷天热去问它。”幼儿猜出后,让他们讨论:温度计是做什么用的。2.出示温度计教具指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着重了解温度计中水银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3.幼儿探究活动让幼儿各自把温度计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水银柱的升降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教幼儿掌握词汇:上升和下降,学习用符号“↑”和“↓”记录温度上升和下降。4.老师规纳幼儿的发现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水银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银柱就下降。5.扩散思维训练让幼儿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水银柱上升。幼儿通过尝试,知道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都可使水银柱上升。6.学习看度数,知道它的意思(1)让幼儿看温度计,读出度数。教师随机指导。(2)向幼儿讲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么意思,各有什么读法。强调标准读法,如5℃应读5摄氏度,-6℃应读零下6摄氏度。(3)教师操作教具,幼儿读出度数。先请能力强的,再请能力差的。(4)让幼儿再次把温度计放进冷、热水杯中,自己读度数,同桌幼儿相互观察纠正,教师指导帮助认识度数有困难的孩子。7.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温度计的用途,它跟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温度计?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它?8.让幼儿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测量温度。如:室内、室外、阳光下、阴凉处、厨房里等,发现差别,讲述差别并知道为什么。9.活动延伸让幼儿记录一周自己家中客厅里早、晚的温度。并从中发现规律。五、活动反思1.在此活动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儿对温度计了解甚少,更不会标准认读温度计的度数,经过此活动后,教师再次测查,全班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此活动设计很成功。2.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3名能力差的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假如教具温度计的刻度能用两种反差较大的颜色画,对幼儿认读度数会更有帮助,因为这样能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五、教学措施: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