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除尘器讲座基本要点一、电除尘的基本原理1、什么叫电除尘器?(简称EP或ESPelectrostaticprecipitation的缩写)在高压电场内,悬浮于烟气流中的尘粒,受到发射离子的作用而带电,这种荷电尘粒受到带有不同极性的电极表面的吸引而被吸附在电极表面上,通过周期性或连续性振打或冲刷,由金属表面脱落,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灰斗.一台单独的电除尘器是将沉淀极和电晕极置于一个单独壳体内的一种构造.再配有高,低压电源供电及控制系统.2、电除尘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三或四个阶段:a进入电除尘器的粉尘粒子荷电-----电离和荷电过程b荷电尘粒移动后(到阳极或阴极)沉积-----收尘过程c振打或冲刷使沉积粉尘脱落-----清灰过程d从灰斗中将粉尘再输送出去3、具体过程1)电晕放电:在极不均匀电场的空气间隙中,随外加电压升高,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表面附近的场强将首先达到引起空气游离的数值,且在该电极前很小的范围内满足形成流注的起始条件,就在这一局部区域内形成电晕放电。产生的电流称为电晕电流。只有电晕放电,才有收尘作用电除尘器具备两个电极系统,产生电晕放电的电晕极和捕集荷电粉尘的收尘极电晕极------也称为放电极,或阴极收尘极------也称为沉淀极,或阳极,或集尘极2)伏安特性:二次电晕电流与二次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3)电场强度:两个电极系统施加负极性直流高压后,便形成高压电场,表示电场强度的物理量,便称为电场强度(简称场强)。有三种作用:电场越强,越能产生大能量的荷电离子;荷电离子与尘粒碰撞的动能就越大荷电粒子吸附到异性电极的速度就越快;4)粉尘荷电:电除尘基本过程就是尘粒荷电。两个基本荷电机理:A电场荷电:负离子与悬浮于气体中的尘粒相碰撞,使粉尘荷电;(即碰撞荷电)这是最主要的粉尘荷电B扩散荷电:由于气体中离子的热运动及离子的浓度差(浓度大的向浓度小的方向运动),向尘粒扩散而荷电,即所谓扩散荷电5)收尘:浮于气体中的尘粒荷电后,根据异性相吸原理,在电场电力(库仑力的作用下,向收尘极(在此泛指阳极和阴极)移动并沉积于上。收尘效率(除尘效率)η:入口含尘浓度C1-出口含尘浓度C2η=×100%入口含尘浓度C11即:单位时间内电除尘器所收集的粉尘质量除以同一时间里进入电除尘器粉尘总质量所得的百分比。4、图示电除尘工作原理;2二、电除尘器的结构1、电除尘器的机械部件电除尘器由除尘器本体和供电装置两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有壳体、收尘电极、放电电极、振打装置和气流分布装置等。电除尘器部件组成:32、电除尘器的结构:三、电除尘器的分类1、按气体流动方向分为:A:水平流动------》卧式电除尘器B垂直流动------》立式电除尘器2、按进气截面分:A方型(常规)结构电除尘器B圆型(特殊)结构电除尘器3、按收尘板截面分:A轧制而成型的各种板式电除尘器B直径不同的圆管式电除尘器4、按清灰方式分:A湿式电除尘器-----用水来清除电极表面上的粉尘,用量越来越少B干式电除尘器-----用湿法以外方式来清除电极表面上的粉尘;普遍采用,也是最常见的。C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近年新开发出来的,尚不普及。D声波震动原理清除电极表面上的粉尘;目前属于辅助清灰方式。45、按(干式)振打方式分A机械振打:侧部旋转锤振打顶部旋转锤振打B电磁振打;属于顶部振打方式的一种。以上几个分类还经常设计组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的实际要求。例如:有常见的有:板卧式侧部振打电除尘器;板卧式顶部电磁振打电除尘器;干法圆式电除尘器;湿法立式电除尘器;四、电除尘器名词术语1、一般术语(1)台———具有一个完整的独立外壳的电除尘器称为一台。(2)室——纵向隔离分区,中间无隔墙的电除尘器叫单室电除尘器;中间有隔墙的叫双室电除尘器。(3)电场———指气流方向上的一个供电分区,配以一组高压电源设备的单元体。卧式电除尘器常设两个、三个或四个电场。(4)电场长度———电场中沿气流方向一排收尘极板的总宽度。(5)电场宽度———电除尘器同名电极中心距与气流通道数的乘积。(6)电场风速———烟气在电场中的平均流速。它等于进入电除尘器的烟气量与流通截面积之比。(7)停留时间———烟气流经电场长度所需要的时间。它等于电场长度与电场风速之比。(8)收尘面积———收尘极板的有效投影面积。它等于收尘极板的有效长度、有效高度与2倍通道数的总乘积。(9)比收尘面积———单位流量的烟气所分配到的收尘面积。它等于收尘面积与烟气流量23之比,单位为m//m/s。(10)通流截面———电场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乘积。它从一个方面反映电除尘器规格的大小。(11)处理风量———单位时间通过电除尘器的烟气流量。有的按工况条件下电除尘器人口与出口烟气流量平均值计算。(12)驱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