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lùnyǔ)选读实用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lùnyǔ)》为第一部。——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总说:《论语(lùnyǔ)》及其教学一,《论语(lùnyǔ)》的历史价值:二、《论语》进入中学(zhōngxué)教学的意义:三、关于(guānyú)《〈论语〉选读》的编排问题五、对课文的理解(lǐjiě)与把握尽管对《论语》的解读有不同的角度与途径,但我想,对它的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的基本理念来教学,特别是对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就更应该如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们应从“语文”的字、词、句、段、篇等基础做起。就《〈论语〉选读》整本书的教学而言,我想,我们应把握如下(rúxià)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mùbiāo)设计:(二)教学要求:分“基础要求”和“发展(fāzhǎn)要求”。“基础要求”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常用文言字词意义与用法的理解以及句段篇的翻译、课文内容的解读等难度稍低的要求。“发展(fāzhǎn)要求”主要指初步理解《论语》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及作用。(三)教学建议:《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属文言文;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语录体散文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涵盖范围很广。因此,《〈论语〉选读》教学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wénzì)、文章和文化。如下表:注意:语言文字的理解(lǐjiě)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分说:一、二、三、四、十四、十五课备课(bèikè)设想一、这六课核心内容的分布情况简述: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张,即政治原则;第二课:“克己复礼”——孔子的礼治主张,即社会治理主张;第三课:“待价而沽”——孔子积极的入世态度;(属自读课文)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第十四课:“中庸之道”——孔子的哲学思想,是孔子社会理想(lǐxiǎng)与人生理想(lǐxiǎng)的哲学基础。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天道观。(属自读课文)二对这六课教学(jiāoxué)的教学(jiāoxué)建议:第一课:为政以德必: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如果)用: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费用)相:今由与求也相夫子(fūzǐ)(辅佐)年: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成不好,灾荒)劝: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努力)共: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环绕。)道:道之以政……道之以德(通“导”,训道)齐:齐之以行……齐之以礼(整治,整顿)3.词语理解(lǐjiě):“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代汉语与古汉语词意义的区别)“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现今常用语)理由:古汉语与现代汉语词语间的区别。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理由:课文内容的理解(lǐjiě)。发展(fāzhǎn)要求三【教学建议】1、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内容(nèiróng)的前提条件,所以,除参阅课文注解外,对课本未加注解而学生不能解释的词语要稍加疏通。有些固定短语成为汉语成语或者熟语的,可古今参照,让学生明白其意义。如:围绕“为政以德”的内涵而涉及到的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概念:德行、教化、诚信、平和、仁爱、秩序、重民、端正等。2、学习要求里“发展要求”的内容(nèiróng),诸如“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贫富’的含义”,可以分条学习掌握。建议教师能够触类旁通,连类而及,把各段内容(nèiróng)统一在“为政以德”这个主题下。本章节中孔子讲为政,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原则。如:①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③“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④百姓(bǎixìng)足,君孰与不足?百姓(bǎixìng)不足,君孰与足。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⑥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⑦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⑧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四【课堂讨论题目设计】讨论问题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明确: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均贫富”是从百姓角度讲的,“去食”是从为政者的角度说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