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上传人:努力****骞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肥一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B)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上古时期,负责保存天子祭祀颂词、祷文、誓书并兼掌占星气候、布历农时者称“祝史”。周朝时期,祝史或随分封远赴列国,或因王室衰微流散列国。这表明,周朝“祝史”()A.巩固了分封制度B.导致了王室衰微C.有助于文化传播D.推动了经济发展2.下表是北宋时期部分文士卖诗文赚钱养家现象的记载。这反映了宋代()文士地区事件记载张寿山人汴京自言“某乃于都下三十馀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许洞苏州曾卖诗还酒债:“许洞以文辞称于吴尤遂《左氏春秋》,嗜酒,尝从酒家贷饮。一日,大写壁作歌数百言,乡人竟来观之,售数倍,乃尽捐其所负”吕川扬州“卖诗于市,句有可采者”A.抑商政策废除B.商品经济发展C.诗文创作繁荣D.文士地位低下3.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这些措施()A.推动了道家思想的传播B.防止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C.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4.《雍正起居注》中记载:“朕将内制皮匣发于诸臣,令其封锁奏达。盖取坚固缜密,他人不敢私开也。”这表明清雍正朝实行了密折制度,大臣亲笔书写后放入雍正颁给的带锁皮匣,并派亲信送往京师,直达御前。据此分析,密折制度()A.避免了朝廷决策出现失误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取缔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D.削弱了内阁丞相行政权力5.晚清上海报刊发文讨论俭与奢问题,有文章指出“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粗布,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民又何以自鬻其技能?民不能自富,国有何由富乎?”这反映出当时()A.追求奢靡已成为社会的主流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洋务运动追求富强效果显著D.维新变法引领思想解放6.清末维新人士唐才常针对某不平等条约指出“和约中通商各条将商务税务权利一网打尽,有遍地设机器之条款,而西人动以利益均沾为词,则将来遍中国皆外洋机器,不十年间,无可措手矣。”据此判断该和约()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反映清政府朝贡体制的瓦解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D.使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7.1911年11月川东北革命党起义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幼年邓小平见到“男子纷纷剪去发辫,女子也开始“放脚”“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据此可知,这场革命()A.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8.五四运动后的10年间,有不少针对学生的婚姻调查报告,其结果显示:一方面,不论是已婚、订婚还是未婚的学生,对婚姻自由的支持度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中已婚和订婚者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指定的。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学生言行不一人格冲突B.传统风俗与时俱进发展C.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D.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并存9.竺可桢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10.下表为1951—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A.反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B.表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体现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说明国家财政经济统一11.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曾发生过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左”倾错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A.新中国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