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汇编9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1很多人从小的时候就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智商高的人,而忽略了情商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情商具一定的遗传导因,而后天的人为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是一个关键。提高孩子的情商究竟该如何去做呢?提高孩子的情商,专家医生给的六项建议1、父母须时常向孩子表达爱意亲子之间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而且经常给孩子拥抱对孩子的.情商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2、培养孩子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很必要、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因为不懂得、不会去表明自己的情感,才表现为行为失控的。3、教会孩子自主决定只有在人生的旅途中,个体所做的抉择基本正确,人的一生才能发展顺畅,生活幸福。而独立是人格发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孩子自幼就学着自己做出抉择、尝试去拿主意,方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健全的自我和独立的性格。4、接纳孩子的情绪要让孩子说出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不是让他们将一些情绪压抑在心里。此外,要学会温和委婉地探询孩子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调控自身情绪很必要。父母要坚决杜绝在孩子愤怒时,去试图压抑、去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感受。5、认同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就对孩子探索、尝试的努力父母永远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认同,任何贬损、嘲笑孩子的言行,都会让孩子极大地削弱对失败的承受力。当遇到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们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6、杜绝溺爱某些父母特别是隔代的家长好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这样的话,这看上去很慈爱、很呵护孩子,其实这样恰恰很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并损害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2香港富商李嘉诚在出席给香港理工大学捐赠一亿港元的仪式上讲到,在他经商的经历中,有助于他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对他的成功起着很大作用的是“情商”。国内一些优秀企业老总在回答“当代大学毕业生最缺乏什么时”,他们的答案惊人的一致:情商太低!那么情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情商包含着哪些因素?我们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呢?情商一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戈尔曼博士1995年在其《情感智商》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情绪是什么呢?情绪就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认识自身的情绪就要引导孩子准确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一些家长不理解孩子情绪发展的复杂性,他们希望孩子总是开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闹,他们就会近乎神经质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其实,这样孩子就失去了体验更丰富的情绪的机会。研究者通常认为痛苦、快乐、兴趣、惊奇、厌恶、愤怒、惧怕、悲伤等8种基本情绪是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尽早体验并丰富这些情绪。有时候需要让孩子体验一下买不到心爱的玩具的失落,体验一下被小朋友拒绝的沮丧,体验一下被大孩子欺负的痛苦,体验一下等待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开始的焦虑,体验一下被成年人认可的喜悦,体验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紧张,体验一下被人嘲弄的郁闷……这一切体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熟悉和体验各种情绪,特别是那些负面情绪。清明祭扫,带上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在亲人的引导下去体验悲伤。参加悼念活动的孩子,会被现场的气氛深深震撼,他们能够看到亲人的悲伤、同时又能看到亲人之间怎样相互安慰着从悲伤中走出来。经过这样的体验,孩子就会逐渐明白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不仅仅会情感丰富,而且也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打碎东西是孩子经常出的差错,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欢用的小花碗打碎了,他会哭的。溺爱孩子的家长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然后使劲跺脚,并说是这个可恶的“地面”把孩子给绊倒了,孩子也会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面的游戏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后,孩子哭一方面是因为打碎碗会给他一点儿惊吓,一方面是里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会遗憾,再者是他喜欢的小花碗不能用了,他会有些伤心。在一个小小的失误中孩子能体验到三种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如果我们用拍打地面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虽然可以让孩子止住哭声,但这样一次体验负面情绪的机会就失去了,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以后当这样的事再发生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去抱怨“这个可恶的地面”,成为一个爱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的孩子。孩子摔倒了,理智的家长没有必要马上做出反应,让孩子在地上趴一会儿、哭一会儿不会伤害到他的,家长反应越快孩子的惊吓感就越强,如果家长只是笑一笑喊他一声“宝宝没事,自己站起来”,孩子的惊吓就会很快消失,他会从母亲平静的声音里听出来,这件事没有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