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2讲.ppt
上传人:论文****可爱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2讲.ppt

2017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走向高考·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备考指导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______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3.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意义(1)带来了___________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为区域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点拨: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填字母)阶段。点拨: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①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________的压力。(2)过快的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2.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长期的。点拨: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国家类型比较项目[特别提醒]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D.18:00(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时段总体来看,郊区进入城区方向的车道拥堵,应该是人口由郊区移向城市中心区的上班时间,即8:00左右,A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由题干可知,北京市“钟摆”交通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大量就业岗位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故解决该现象应该从减少城市中心就业岗位入手,D项正确。答案:(1)A(2)D(1)沈阳目前处于城市化的()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沈阳城市的发展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A.城区蒸发量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大D.郊区粮食种植面积增大答案:(1)B(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阳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则可以判断其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第(2)题,城市化的发展使地表硬化面积增大,会导致城区蒸发量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城市发展使得郊区花卉、蔬菜等种植面积增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小。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建设生态城市[特别提示]城市中心“岛屿”效应(1)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2)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