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治理教育卫生领域商业贿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教育卫生领域商业贿赂的主要特点1、主体具有多元性。具有“一大三多”的特点,即摊子大,业务多、人员多、资金多,成为各类不法商贩竞相争取的对象。2、环节具有复杂性。教育系统商业贿赂涉及学校基建工程、教辅教材征订、图书发行、招生录取、人员调动、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学生校服采购等多个环节;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涉及药剂科、其他科室、药事委员会、库房、药房以及有处方权的医生等环节。3、案件具有隐蔽性。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是向相关人员支付现金、代金劵或实物,提供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发纪念品或支付某机构一定数额的宣传费等。涉案人员具有共同的利益关系,易订立攻守同盟,给调查取证造成很大难度。二、治理教育卫生系统商业贿赂存在的问题1、认识未到位。少数单位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商业贿赂构成犯罪的属于司法部门的事,构成违纪的属于纪检监察部门的事,与已无关,或担心治理商业贿赂会影响本部门本单位的形象和声誉。2、效果不明显。有的单位未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自查自纠过程中避重就轻,问题小的认为是普遍的事,问题大的存有侥幸,还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心理。3、力度不够大。从客观上讲,商业贿赂违法行为较为隐蔽,很难取证。从主观上说,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查案能力与当前商业贿赂案件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也有不完全适应的地方。4、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中漏洞死角较多。招投标采购制度不落实,使一部分权力过于集中,为一些人受贿、索贿提供了方便;有的单位管理体制不顺,考虑本部门的经济利益较多,成为滋生商业贿赂问题的土壤。三、治理教育卫生系统商业贿赂的建议1、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开设政风行风热线。2、深入自查自纠,着力解决不正当交易行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查找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整顿。3、严肃查办案件,坚决遏制商业贿赂的蔓延。进一步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建立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检察、公安、审计、工商、纪检监察等系统举报投诉网络的作用,齐抓共管,合力打击商业贿赂行为。4、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止商业贿赂。积极推行“校(院)务公开”、“透明采购”、“阳光工程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机制,严格监督集中采购、基建工程项目等重点环节以及大宗物资设备的招投标采购行为,规范和减少商业活动中的现金交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