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14-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深圳第26届世界大运会运动员村)建筑单体设计第一标段设计任务书一、项目概况及进展情况简介1、项目背景及规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建立至今在各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优异的成绩,并成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为满足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深圳市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将进行迁址新建。根据深发改[2006]772号《关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明确至2010年,在校生规模将扩大到1.3万人。根据深规许字01-2006-0273号《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至龙岗区荷坳街道,总用地面积926352.83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672949.13平方米,绿地面积253403.7平方米)。根据深发改[2006]1412号《关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可研报告编制事宜的意见》,明确:大运村运动员公寓在新校区统一安排建设,运动员公寓(即学生公寓)由10.4万平方米增至16万平方米,并增建配套服务设施。最终确定的规划方案:总建筑面积:567839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514483平方米,地下部分53356平方米)2、进展情况简介该项目已完成政府立项批复;已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方案已最终确定;已编制完成初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已编制完成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已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待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已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待政府相关部门审批。3、场地概况a)项目建设场址位于龙城西区,水官高速龙岗出口南侧,即龙翔大道以东,龙兴路以南。b)土地现状原始地貌为低台地及台地间冲洪积沟谷,场地范围内除分布着三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山体、种植果园(此为非建设用地)外,其余为平整菜地、已建成区及场平区,建设条件基本成熟。c)项目场址属南副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每年约4~5次,集中于7~9月,最大12级,风速40m/s。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22.3℃。年平均降水量为1925毫米。年太阳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百分率达47%。年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年平均风速:2.7米/秒。d)地质、水文特征,详见基础资料《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二、规划总则说明总则贯彻总体规划理念,以建筑单体及其组合提升规划空间品质,以营造自然、人文环境及山水园林校园风貌为目标,注意节地节能原则。1、建筑单体(群)空间组合首先应满足“一轴,两带”的整体规划结构。以围绕中心景观带水体两侧的教学建筑形成的界面来强化校园整体空间环境,使之成为核心场所氛围的重点,同时通过中心景观带加强建筑组团空间及绿地分层联系,丰富的视觉感受和空间序列,基本满足各轴线的逻辑对位关系。2、两个副轴空间灵活处理,避免过于单一。通过尺度变化、一定的对景处理或视线错位,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是否设置二层架空步行系统方面,不作原则性限定。副轴的步行交通组织同样结合两侧的建筑组合、人流、交通效率、用地、场地竖向关系,形成集步行、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场所,注重北区副轴与校前空间的节点联系处理。3、建筑朝向总体上符合南北朝向。局部可结合建筑形态、通风组织、空间艺术效果灵活处理。4、宿舍楼基本采用高层解决方案宿舍楼建筑限高80米,空间形态和高低错落不作原则性限定,以南北向为建筑的主导向,注意通风采光要求。5、校园的主要交通规划组织应基本满足修建性规划格局和层级要求。组团内部交通包括架空连廊应结合使用功能和景观要求灵活处理。6、行政和科技楼作为校园核心建筑及标志性地位。注意呼应两者关系。7、满足目前总体规划布局的同时,可结合功能复合、建筑形态和空间界面等因素,优化局部用地,实现局部节地措施。尤其是校前区建筑。8、依然延续规划中的总体生态原则,即生态的层级过渡原则。三、本次招标设计任务范围说明第一标段:主要范围包括北门校前区、北教学实验区、北体育运动区和发展预留用地。主要建筑单体面积指标为北区教研楼98000m2、图书馆21930m2、科技楼24000m2、体育场16120m2、会堂4640m2、风雨操场5050m2、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17928m2,以上合计建筑面积为187668m2(各标段建筑单体分布示意图见下图)。各标段建筑单体分布示意图下述各项内容仅针对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建筑单体方案设计提出。以●开头的是限定性要求,以○开头的为非限定性要求;所涉及的面积未加说明的均为建筑面积。四、建筑单体方案设计整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