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围棋的思考.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围棋的思考.doc

对围棋的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围棋的思考(4)-围棋与哲学2008-02-0110:38:07|分类:HYPERLINK"http://dare2006.blog.163.com/blog/#m=0&t=1&c=fks_080074085080085071081084074064084086084074082083083"易经研究|字号订阅HYPERLINK"http://blog.niwota.com/a/1162768.htm"http://blog.niwota.com/a/1162768.htm(2008-1-1118:10)围棋分为棋艺、棋理、棋道三个层次,这是由清代名家朱弘祉在《官子谱》中第一次提出。他同时阐明了三者的关系:“天下未有舍理而可言艺者也,则亦未有舍道而可言理者也。”即不懂棋理就不能谈技艺,而不懂棋道就不能谈棋理。一切科学学科的方法论,都具有三个层次:技术方法、具体方法和一般(哲学)方法,具体方法要服从一般方法。而棋艺、棋理、棋道也正是与此对应的三种方法,它们是从属而不是并行关系。下围棋是一个渐进和发展的过程,逐渐领悟一些方法论后,会反过来促进棋艺的提高。说到棋道,就不能不说说儒家、道家、易经、辩证法等哲学思想。围棋和这些思想联系是如此紧密,可以说是对这些哲学思想活生生的诠释。[儒家·围棋]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创造了一个道德体系,明确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对战火纷飞、道德丧失的春秋战国时代来说,其作用和影响非常深远。儒家和谐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同理想”和“中庸之道”。“大同”是一种社会理想,“中庸”则是为人处世之道。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不偏谓之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人在为人处世上思想与行为的适度与守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围棋和儒家思想有着不解之缘,它们都同样强调修身养性、和谐中庸之核心思想。就围棋本身来讲,它是一种竞技游戏,是一种“争”之道,但却无时不刻在追求一种平衡与和谐,形式上讲它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在布局及序盘阶段,黑白双方格局还未完全搭建,这时就需要找到双方都能接收的方案,这也导致了“定式”的诞生。定式是不断实践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平衡,避免局势在不明朗的情况下变的更加复杂。通常中盘是围棋战斗最多的阶段,地盘少或局势弱的一方就会主动挑起战争,或到对方的领地实施侵袭。其目的其实也是寻找平衡,只不过表现形式是战斗罢了。到了收官阶段,大规模战斗都已结束,已无大场可寻,但是在双方势力范围的交会处还有很多小的利益,边界也需要划定。这时局面变得细微,胜负往往在毫厘之间,双方为争取利益最大化而做最后较量。对全局来说,双方是为了终极目标及和谐而争斗。由于规则的缘故,围棋极难出现和棋,可能是出于趣味性和观赏性的考虑吧。所谓“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有争斗就必然有失败,而失败同样可以获取经验教训。既有所得也就值得高兴,这是中庸思想的典型体现。道理本身没有错,但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失败了虽然也有收获,但更重要的是为了以后不再失败。[道家·围棋]道具有万物本原的意义,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以理性的根源而论,围棋发端于天地之“道”。围棋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这正符合道家“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的哲学。围棋诸子无尊卑高下之分,而这正符合道家“众生平等”的思想。只有当某子在棋局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时,它才具有重要地位,这符合“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即在无目的无意图下,合目的合意图,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胜,是老子哲学的精髓。这在围棋里可以得到验证,急于想要战胜另一方的人,往往会成为失败者,没有争胜心态的人,反而自然会成为胜利者。就棋理而言,围棋也体现着道家的内蕴。围棋的最终目的,便是围地,即围“目”。围棋的胜负正是以围地的多少来计算的。而要想围住地,你的棋便需是活棋才行,而活棋则必须有两“眼”。目、眼,相对于棋子而言,都是属于虚,即无;而棋子则是属实,即有。可见,显然在围棋中,“无”是比“有”的地位重要一些的。这正体现着道家“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生于无”的哲学原则。道家的理想历来吸引着无数人,将其作为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唐伯虎的《闲中歌》言到“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指把富贵当作一局棋,在棋局上把酸甜苦遍尝了,把荣辱得失看多了,也就把功名看轻看淡了。其实人生不过如此,如过眼烟云罢了。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或战乱动荡等因素历代文人里面追求精神自由,怡情于琴棋,忘情于山水的例子实在太多,举不胜举。[易经·围棋]易经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主张人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