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音乐产业的发展和数字化的进程,网上音乐资源已经变得异常丰富和多元化。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音乐资源库,用户如何精确地找到所需曲目,一直是个问题。目前,常用的音乐检索方式主要是关键字检索、歌手检索、专辑检索等。但是,这些方式都要求用户掌握或了解曲目的相关信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大。因此,开发一种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系统,就变得极其重要。通过哼唱曲目,使得用户重点关注音乐的旋律特征,实现更为快捷、准确的音乐检索。二、选题意义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系统是目前音乐信息检索中的前沿课题,其对于音乐产业和用户都有极致的价值。1.音乐产业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系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它将改变音乐业的营销方式和消费模式。音乐产业可以通过检索用户的哼唱行为,更好地追踪用户行为,分析用户喜好,从而更加精准地推送个性化的音乐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2.用户对于用户而言,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节省用户检索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用户可以通过哼唱来发现和尝试更多的音乐类型和风格,拓宽自己的音乐世界。三、研究内容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探究构建一种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系统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1.音频特征提取通过音频处理技术,提取音频信号的时域、频域、灰度及一阶到三阶的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分析提取出的音频特征,并进行处理与优化。2.噪音处理目前,噪音是准确检索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针对实际混响环境和噪声情况,采用降噪、滤波器等技术进行噪声处理,提高音频信号的质量和相似度。3.哼唱匹配采用基于时间序列匹配和频域谱匹配相结合的算法,对哼唱音频与音乐资源库中的音乐进行匹配。实现以哼唱曲目进行检索并返回相近的MP3音乐列表。四、预期成果1.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系统综合运用音频特征提取、噪音处理和哼唱匹配等技术,开发一种基于哼唱的MP3音乐检索系统,提供便于用户检索的音乐服务。2.专利及论文撰写在研究中,将涉及到不少的技术创新点,我们将在研究结束后申请相关的专利,并发表相关论文,推动该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五、研究思路本课题将采用如下研究思路:1.收集并整理音乐资源库的样本数据,并从中选取适合研究的样本集合。2.开发音频提取与噪音处理的程序,并进行实验验证其准确性。3.基于时间序列匹配和频域谱方法,在研究样本集合上进行实验分析,并得到阈值参数计算。4.在研究阶段结束后,使用最终的样本进行实际检索,并评估其准确性和效率。六、研究时间表本课题研究计划周期为一年,大致的工作时间表如下:阶段|时间第1个月|确定研究问题并制定研究计划和任务分配第2-3个月|收集音乐资源库和相关文献,并整理音乐数据第4-6个月|开发音频提取与噪音处理的程序,并进行实验验证第7-9个月|基于时间序列匹配和频域谱方法,在样本集上进行实验分析第10-11个月|在研究阶段结束后,使用最终的样本进行实际检索,并评估其准确性和效率第12个月|撰写论文,申请专利,总结研究成果七、参考文献1.Li,Z.,Lu,X.,&Liu,Y.(2018).AHMM-Basedautomaticmusicretrievalsystemviahumming.IEEEAccess,6,30629-30641.2.Hsu,C.C.,&Chen,T.S.(2019).Ahumming-basedmusicrecommendationsystemusingadeep-learningmethod.AppliedSciences,9(24),5456.3.Srinivasan,R.,&Aramudhan,M.(2018).Audio-basedsongretrievalusinghumm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SciencesandEngineering,6(2),12-18.4.Liu,Z.Q.,&Deng,F.(2019).Amusicretrievalsystembasedonhumanhummingrecognition.JournalofAppliedSciences,37(3),2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