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 在企业里.pdf
上传人:增梅****主啊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IE 在企业里.pdf

IE在企业里.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内IE需要什么?国内正式开办IE专业不到15年的时间,真正接受过IE系统培训并走入社会进行实践的人员还不到10年的光景,学校的教育模式、企业应用和引导平台都还很不成熟。对于企业而言,除了少数几家大型的企业有IE学院、IE/效率部之类的机构,其他很多企业都有点道听途说的引进IE技术,这往往造成IE能够做什么、企业需要IE做什么的意愿不一致,陷入了企业认为IE人员不够专业、IE人员抱怨企业不懂得IE技术、没有搭建好IE平台的尴尬境地。入如何消除这种尴尬,作为当前国内的IE究竟需要什么呢?以下是我作为一个学IE并从业过几年IE的人员的一些观点。■摒弃IE万能的观点作为在校的IE学子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IE科班人员,关注较多的是:学校IE的名气、实力或者IE技术究竟有多么的专业、能够囊括多少别的高精尖技术。想想看,这好像门派之争或者研究“鸡和蛋”的理论。相信很多工作多年的IE同行也还在这些问题上纠缠不休。IE究竟需要什么呢?首先,IE是一门系统学科,开展IE工作的时候必须从系统全局的观点进行考虑,因此IE技术涉及的领域和可以从事的工作也非常多。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各个单位的权限也有区分。所以,在一家公司的普通IE单位和个人要想什么都去做、什么都去管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也是刚刚毕业从事IE工作的人员容易犯的毛病:找不准自己在这家企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心,涉及面广却不深入。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样。不要期望花普通技术员的代价找到一个什么都能做的IE:既要有对口的行业经历,又要是IE专业的,涉及的工作内容有作业规范、效率提升、物料控制„„。即便是一个比较资深的高级IE人员,单靠一个光杆“司令”而不在资源上给予支持,也同样是孤掌难鸣。有没有企业IE人员什么都做的呢?那是有的。但这种企业不是专设的IE部门,他们以组的形式分配到各个车间,或者干脆设置在幕僚单位采用项目推动的形式来开展工作。我想这是不少台资和港资企业采用的IE部门的设置方式,比如厦门的灿坤公司。当然也有其他各个部门招聘IE专业的人员,因此在同一家企业就会出现品管IE(可能称为QE之类的)、生管IE/生技IE(或者PE/PIE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IE在一家公司是什么都在做,针对个人而言也只是面向局部的一个领域而已。厦门的TDK公司就属于后者。因此,从观念上加以“拨乱反正”,这样对IE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IE运作,职能先行现在也有不少优秀的IE从业人员,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往往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计算机能力和娴熟的外语技巧。进入企业之后,常常发现IE工作不好推动,以往的经历和该公司所需的并不对口,此时才明白“此IE非彼IE”也!其实,专业IE人才可能比较匮乏,但是从事IE工作或者具有IE意识的人并不占少数。根据200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厦门拥有IE岗位或者IE单位的企业不下300家,从事IE工作的人员不少于2000人。但是,从调查中显示:真正觉得自己的IE运用得成功、企业觉得IE作用巨大的不到35%。比较一下国内的一些招聘网站和公司的招聘信息,不难发现不少企业只是找人,他们只是告诉企业本岗位的资格/资历,并不告知该岗位的职责和职能。对于有些没有经验或者急于找到工作的人,展示的都是自己优异的一面,进入企业之后才彼此大呼“上当”。所以,IE在一个公司的职能没有设定好,运作程序没有理顺,很多“英雄”是无用武之地的,其结果成了一介武夫。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IE的职能和工作重点不尽相同。从人才转型和培养的角度,不同经历或者背景的人从事IE工作时企业需要培养的方式和职能转变也会不一样。这对于IE人员的职业设计,企业对IE单位的规划都是首要任务。很多企业“赶时髦”、“盲从”的找IE人员,但是并没有规划好这个单位或这个岗位要做什么,这样纯粹是一种浪费。何必叫IE呢,不如叫工艺人员、统计员、稽核员来得贴切?当然,作为IE人员,尤其是企业内部从其他岗位转型的IE人员也必须主导甚至引导企业明确IE的职能。绝不能“坐以待毙”,既然IE是国内的新兴技术,很多企业引进IE人员的时候就是希望学到新东西。企业家们大声疾呼:因为我们知道IE好,并且不知道怎么用IE,所以我们引进IE、特别是“资深”的IE。■还是沟通个人认为IE的核心是改善、是一种意识,千万不要以为基础IE才是“正宗”的IE。IE技术的特性总体来看属于连接技术,偏向于管理类型。改善属于“破除”,管理属于“维持”。要推行一项新技术、导入新的体系,必定会面临很多阻力。很多IE从业人员比较注重自己懂得多少IE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