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江淮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梅雨季节是该地区的重要降雨时期。2003年7月4—5日,江淮地区发生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该地区暴雨天气的成因、发展过程及其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目的和任务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探究2003年7月4—5日江淮梅雨锋暴雨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收集和整理该次暴雨过程的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2.利用WRF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3.对WRF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诊断分析,探讨该次暴雨天气发生的原因。4.对该次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及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暴雨预报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观测资料分析、WRF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数值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Model)模拟该次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作为WRF模式的边界和初始场。通过对WRF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和时空分布研究,诊断该次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四、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2.利用WRF模式对该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3.对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暴雨预报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安排如下:1.10月1日前完成该次暴雨过程的观测资料收集和整理。2.11月1日前完成WRF数值模拟实验的设计和运行。3.12月1日前完成WRF数值模拟结果的评估和分析。4.1月1日前完成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撰写论文。六、经费需求本研究的经费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费用,预计1000元。2.WRF模式的运行费用,预计5000元。3.论文撰写的费用,预计2000元。因此,本研究的总经费需求为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