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15篇【热】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二、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三、教学过程讲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展示图片: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上的化学反应。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不但看到了现象,而且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知道了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又生成了什么物质。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反应提出问题?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注重化学实验中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的化学史料。提出可能的假设。倾听学生的见解。对每一种意见都要表现出一种理解。提问:你的观点动摇了吗?设问:如果你们按学案(见附件)上的实验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情况又会怎样呢?教师可以参与几组的实验与讨论。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教师在课上画龙点睛。例如:提示它们塞子崩开后,天平还平衡吗?是什么原因?等等。你认为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有哪些?初中物理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热量及其单位,理解比热容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热量及其单位,探究物质比热容。【难点】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三、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复习之前的知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几种?”环节2:讲授新课1.热量:进行追问“在热传递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与吸热或放热有什么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与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引导分析,在热传递中,物体吸热,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热,它的内能就减少,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因此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由此引出热量的概念。2.比热容:紧接着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入手,举出生活中烧水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不同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引出提问“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他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吗?”引发学生进行猜想。【提出问题】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回答)(1)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可能与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4)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5)可能与物质的物态(气态,液态,固态)变化有关。在设计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控制变量。【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回答:(1)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质量的关系,要控制物质的种类,温度的变化相同。(2)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要控制物质的种类与质量相同。(3)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要控制质量、温度变化相同。设计实验: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讨论后交流,教师从旁指导。1.实验器材:2个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热得快”、2个搅拌器、秒表、量筒、温度计。2.实验步骤:(1)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烧杯里装400g水,乙烧杯里装400g煤油,使它们的温度都处于室温,给他们都加热相同的时间(如1-3分钟,使他们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2)接着上次继续实验,如果让他们都从室温升高到40℃,观察加热所需要的时间是否一样(吸收热量是否相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并随时记录好实验数据,教师要对实验步骤进行必要的演示,从旁进行指导。收集证据: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煤油上升的'温度较高;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更长一些,水吸收的热量更多一些,即给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它们加热的时间是不同的,这表明它们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物质,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