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背诵,积累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1.请用“/”划出诗句的节奏。课题解说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作者简介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卒于公元675年,字子安。唐代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景,气势宏伟思考:思考:思考:思考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这一首是送别的名作。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这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了千古佳句。积累与运用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两首诗,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二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望不见尽头的驿道上,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路旁得柳树被朝雨洗出了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三四句是一个整体。在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里,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同时,也以此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总之,三四两句,把作者依依不忍分手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出来,说出了人们在离别时想说而又无法说出的话。这首诗第一句是写景兼抒情。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作者一开始就渲染出离别的黯(àn)淡气氛。第二句写诗人的心情。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要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第四句写临别的叮咛之辞。诗人想到友人回到洛阳,就可以与亲友相聚,自己留在吴地,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zhà)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用“冰心”、“玉壶”比喻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它含蓄深刻,余韵无穷。从以上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看出,古代的送别诗大多是抒发一种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之情,或表达了作者在朋友离别后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没有这种忧伤的感情,而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豁达的性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2.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中相送(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