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故乡》作者与背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于1912年随民国教育部北迁赴京供职,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迁居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10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因此,“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中求索了30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知识积累1.阴晦(huì):阴沉昏暗。2.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3.苍黄:灰暗的黄色。本文形容天色不好。4.悲凉:悲哀凄凉。5.瓦楞(léng):绍兴人习惯用“楞”指称那种格子状的狭长凹凸的东西,如“一畦菜地”说成“一楞楞菜地”。屋瓦沟脊相间,也是“一楞楞”的,故称为“瓦楞”。6.嗤(chī)笑:讥笑。7.素:向来。8.如许:这么些。9.易主:改换主人。易:改变。10.凄凉: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寂寞冷落。本文形容人物神情悲伤难过。11.神异:神奇,不同一般。12.家景:家里的生活状况。13.祭祀(sì):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14.无端:无缘无故。端:头,引申为缘由。15.伶俐:动作灵活。16.景况:光景,情况。本文指生活状况。17.秕(bǐ)谷:空或不饱满的稻谷。18.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19.惶恐:惊慌害怕。20.絮絮(xù):形容说话连续不断。21.定规:成规,一定的规矩。22.潺潺(chán):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23.偶像:原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神像。也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24.切近:靠得很近。25.茫远:渺茫、遥远。26.大抵:本文是大都的意思。27.髀(bì):大腿。28.鄙夷(yí):看不起。29.瑟(sè)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30.黛(dài)色:青黑色。31.惘(wǎng)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32.愕(è)然:吃惊的样子。33.隔膜(mó):彼此思想感情不相同。34.恣睢(zìsuī):放纵,放任。35.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这里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36.打拱:作揖。37.胯(kuà)下38.獾(huān)猪39.寒噤(jìn)40.折(shé)本41.蜷(quán)缩42.五行(xíng)43.应酬(chóu)43.恭(gōng)敬44.颧(quán)骨45.脚踝(huái)46.潮汛(xùn)47.弶(jiàng)48.猹(chá)理解主旨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理清结构写作特色1.多方面地运用对比手法,多视角地揭示主题思想,给作品增添了更浓重的悲剧色彩。如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沙地神异的图画,构成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与“圆规”,构成人物今昔的对比。在人物对比中,又有着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肖像的对比;有闰土前后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有闰土与杨二嫂性格的对比;有“我”和少年闰土的友谊与“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的对比;有中年的“我”和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的对比。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各方面的对比,把旧中国农村日趋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人与人日趋冷漠的主题思想揭示得更深更广。2.传神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对少年闰土肖像的刻画,勾勒出一个健康活泼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而刻画的中年闰土则是一个受尽折磨和压榨的旧中国农民的形象。对杨二嫂素描式的勾勒虽无一贬词,却刻画了一个泼辣粗俗、令人生厌的农村妇女的形象。3.景物描写中深沉地激荡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澜。如小说一开头就用阴晦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风、苍黄的天空、萧索的荒村,勾勒出冬日江南农村死气沉沉的景象,透露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