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南京经济建设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南京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日益增强。199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5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5亿元,财政收入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与1992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入翻了二番。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92年的7.4∶53.9∶38.7调整为1997年的6.9∶50.1∶4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近五年来累计进出口总额达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来南京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今后五年南京市国民经济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进一步增强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前三年完成“九五”计划,后两年再上新台阶。到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0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比1980年翻三番半的目标,年均增长13%,人均达到2600美元。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保持年均增长10%左右的发展速度,人均达到3500美元。逐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到2000年,完成三产与工业并驾齐驱推动经济发展的目标,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4∶48∶48,其中第一产业奠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第二产业中六大支柱产业确立规模经济优势,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31%提高到36%,一批企业集团进入全国工业500强;第三产业中旅游、房地产、信息等新兴产业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02年,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出二产2个百分点,二产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较大经济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全面推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从整体上促进结构调整和搞活经济。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四大改革目标:一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使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目前的15%上升到30%左右,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由现在的46%提高到60%以上;三是实现政企分开,建立起全市国有资产营运体系;四是加快国有经济市场化进程,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证。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把对外开放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植支柱产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南京的科技水平、产业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后五年,全市对外贸易总额和利用外资总额,要分别占到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50%以上的工业企业要引进资金、技术,进行嫁接改造;三大开发区和重点企业集团要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南京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工业基地,1997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2亿元,工业总量占全国工业总量的1%左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二位。南京工业门类齐全,重化型结构突出。在全国40个行业大类中,南京覆盖了36个。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在工业总量中的份额较大。电子、汽车、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与机械、纺织、建材工业一起构成全市支柱产业。南京工业以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技术和人才较集中而闻名。全市现有大中型企业264家。这些企业主导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管理先进,对带动全市工业整体发展日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南京工业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项目相继签约,至1997年末,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926家,其中70%以上为工业企业。一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跻入南京市重点企业行列。近年来,非国有工业增势迅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全市已有股份合作制企业2000多家,1996年,被列为全国50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之一。今后,南京工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围绕南京工业中一批有规模经济性的技术密集型的重点产品、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上规模、上水平,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经营管理的全面结合,提高全市工业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实现本世纪末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的目标。电子信息工业电子信息工业是南京的一大优势,其生产规模、产品水准、科研开发能力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有独立的电子类科研机构29家,48所高校中有101个系科,设有200多个与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教研机构,有电子类企业200多家,职工10多万人。产品门类覆盖系统工程、雷达和电子对抗、通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