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电视剧一、中国电视剧观念的变化和演递2、电视剧观念的嬗变(1978年)此时电视剧的创作特征是:由室内走向了室外;由三维空间走向了多维空间;由时空限制走向了时空自由。电视剧的制作由戏剧模式走向了电影模式,主要以电影美学作为支撑点。此时,电视屏幕上播出的电视剧,主要是依据电影的方式拍摄的“电视单本剧”。3、电视剧观念的更新(1980年)1980年,我国制作出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揭开了我国电视连续剧的序幕。1982年之后,我国真正开始进入电视连续剧时期。此时期电视剧的鲜明特征是:通过多集电视剧的艺术形态,容纳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叙说漫长的人生命运,满足观众长期收看的嗜好,跨越了模仿戏剧,模仿电影的阶段,真正找到了电视美学的支撑点。4、电视剧观念的扩展(1985年后)1985年后,各种样式的电视剧竞相涌现,在电视剧领域内,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新局面。就电视剧题材而论,出现了电视现代剧、电视历史剧、电视战争剧、电视传记剧、电视爱情剧、儿童电视剧等众多题材。就电视剧样式而论,出现了电视小品、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等多种样式。就电视剧的风格而论,出现了电视喜剧、电视悲剧、电视悲喜剧、电视歌舞剧、戏曲电视剧等多种风格。此时电视剧的特征是:电视剧的题材、样式、风格大大扩展,成为最具大众化的综合艺术形态。体现为诸多美学形态的兼容。5、电视剧观念的成熟(1990年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长篇室内电视连续剧的开山之作——《渴望》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电视剧终于跨入了“电视化”生产的历史新时期,电视剧终于发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完善了自我,构成真正以电视美学为支撑点,充分“电视化”了的电视剧。电视剧按照长短和结构来划分,可划分为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和电视系列剧。电视剧按照题材和内容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通俗电视剧和电视历史剧。二、电视连续剧2、艺术特征⑴开放型的情节结构⑵叙事式的表现手法叙事方式主要有:顺序方式、倒叙方式和插叙方式。叙事线索主要可分为:单线型、复线型和网状型。⑶悬念的设置和安排3、创作方式⑴抒写漫长的命运轨迹⑵渲染跌宕的思绪情怀⑶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4、编剧方法⑴构筑典型的生存环境⑵编织错综的人物关系⑶开拓复杂的情感世界⑷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三、电视系列剧2、艺术特征⑴独立成篇⑵情节取胜⑶具有一定的同一性(故事背景相同、主要人物相同、整体风格相同)四、通俗电视剧2、通俗电视剧的特征⑴世俗化通俗电视剧大多反映的是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世俗的需求和世俗的梦幻。其目的是使大众在社会生活中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世俗的故事中得到精神的补偿和情感的慰藉。⑵商业化通俗电视剧的商品属性,使得它必须服从市场流通的规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迅速销售,以便实现资金周转和利润增值。通俗电视剧在题材和内容上设法追逐大众喜欢看的热门题材和内容;在创作手法上走程式化和模式化的道路。⑶娱乐化通俗电视剧以给大众提供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因此难以负载过于沉重的历史题材和深沉的教化认识作用。3、通俗电视剧的产生背景⑴社会开放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提高,从而有了精神消费的经济能力和消闲娱乐的精神需求。⑵经济搞活改革开放经济搞活后,使得电视剧也打上了商品的印记,而通俗电视剧成为电视剧领域内最具商品价值,最易于推向市场,便于大众消费的商品。⑶大众文化的形成所谓大众文化,就是老百姓容易接受和掌握的,主要给人们提供消遣和娱乐的通俗文化形态。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电子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大众文化得以蓬勃发展。通俗电视剧成为电子时代大众化的重要代表和标志,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4、通俗电视剧的发展历程⑴起步期(1980-1984年)1980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通俗电视剧,并开始了通俗电视剧的创作尝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通俗电视剧的生产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⑵探索期(1985-1990年)此时期的通俗电视剧,无论是从题材、结构、人物、表现形态诸方面,都在实现大众化文本的路途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发展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⑶发展期(1990——今)1990年后,我国的通俗电视剧开始遵循通俗电视剧的创作规律,蓬勃发展,而且发展成为电视剧的主要形态。5、通俗电视剧的主要类型⑴伦理剧: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其主要内容的通俗电视剧,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其中心内容,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⑵言情剧:是一种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通俗电视剧。⑶警匪剧:是一种以惊险紧张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采用案发、推理、侦破、追逐为逻辑结构的通俗电视剧。⑷怪异剧:是一种以“说神论怪”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