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大中文系师资力量介绍主页HYPERLINK"http://chinese.sysu.edu.cn/2004/pers.asp"http://chinese.sysu.edu.cn/2004/pers.asp。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研室庄初升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林华勇副教授庄初升庄初升男,1968年生,福建平和人,文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文研究》副主编,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龙溪师范学校四年制普师;1991年毕业于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大现代汉语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在韶关学院中文系任教,2004年12月评为教授。2005年8月调到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2007年7月认定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0年11月至2001年9月、2003年2月至9月、2007年4月至12月、2010年1至6月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ResearchAssociate。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开设课程本科生:语言学概论、音韵学基础、广东方言与区域文化硕士生:普通语音学、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方言与文化博士生:汉语方言比较研究科研项目主持2000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粤北土话比较研究”。主持200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粤北客家方言比较研究”。主持200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一百多年来香港新界客家方言的发展演变”。主持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濒危方言研究”。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巴色会文献看19世纪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主持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研究”。主要著作《南雄珠玑方言志》(第二作者),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福建双方言研究》(第二作者),汉学出版社,1995年《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者之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乐昌土话研究》(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香港新界方言》(第二作者),香港商务印书馆,2003年《连州土话研究》(第四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粤北土话音韵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韶华集——汉语方言学论稿》(独著),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2004年《客家话通用词典》(编者之一),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汉语方言地图集》(编者之一),商务印书馆,2008年《韶关土话调查研究》(第二作者),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主要论文漳属四县闽南话与客家话的双方言区(第一作者),《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4年12期全文复印双方言现象的一般认识,《韶关大学学报》1995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1期全文复印试论汉语方言岛,《学术研究》1996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8期全文复印乐昌市塔头坝方言音系,《方言》1996年3期韶关市郊石陂村语言生活的调查(第三作者),《方言》1998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6期闽南话与客家话共同的方言词补证,载《客家方言研究——第二届客家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联系客方言考证闽南方言本字举隅,《语文研究》1999年1期粤北客家方言的分布和形成,《韶关大学学报》1999年1期曲江县白土墟言语交际中语码的选择与转换(第二作者),《语文研究》1999年4期粤北土话中古全浊声母字今读的类型(第一作者),《语文研究〉2000年2期粤北地区汉语方言概况(第二作者),《方言》2000年2期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第一作者),《方言》2000年3期连州市丰阳土话的音韵特点,《语文研究》2001年3期从巴色会出版物看一百多年前新界客家话的否定词和否定句(第二作者),《语言研究》2001年4期论闽南方言岛,《闽语研究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粤北土话中知三读如端组的性质,《中国语学研究》(日本)第21卷,2002年3月闽语平和方言中属于以母白读层的几个本字,《语文研究》2002年3期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第一作者),《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7期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音系的演变(第二作者),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