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5卷第4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4VolNo2012年12月().2012Journa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Dec文章编号:1000‐1735(2012)04‐0569‐05古城旅游开发中的社区总体营造模式研究储德平1,2,郑耀星1,董厚保1(1.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社区营造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治理模式,突出强调了社区生命共同体意识、社区参与和社区文化.日本的“町造”、英国的“社区建筑”、美国的“社区设计”和我国台湾地区推行的乡村社区总体营造较早得到施行,并在塑造社区文化、丰富社区生活、凝聚社区共识、创新社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由于政府及企业的急功近利和规划专家对古城历史文化的不甚了解,古城旅游开发商业化倾向严重,同时原生态居民外迁也导致古城文化出现“空心化”危机.以崇武古城为例,在探析古城旅游开发中社区营造模式的基础上,从营造文化遗产空间载体、动员社区居民参与、活化古城文化产业、构建社区整体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崇武古城旅游开发中的社区总体营造途径.关键词:古城旅游;社区;社区总体营造;崇武古城中图分类号:592.3文献标识码:FA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开发的纵深发展及媒体的宣传推介,古城的巨大魅力逐渐被人们了解,古城旅游日趋兴旺.在古城旅游热潮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城竞相进行旅游开发.然而,由于政府及企业的急功近利和规划专家对古城历史文化的不甚了解,在旅游开发中,对古城的文物遗产和原生态的居住环境缺乏有效的保护和尊重,而把规划重点放在旅游地产和商铺开发上,将古民居、祠堂、寺院变成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商业地产和商铺,造成古城传统文化出现过度商业化和“空心化”危机,从而使古城丧失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古朴的人文风情.在福建,具有当地独特的历史人文风情和原住居民悠然日常生活气息的崇武古城,也面临着在发展古城旅游产业的同时如何处理与古城居民的关系问题.本文引入社区总体营造的操作模式作为古城旅游发展的创新思路,并鼓励社区居民共同配合、一起参与崇武古城的旅游发展.1社区营造的内涵及作用1.1发展历史人类为避免野兽与自然灾害的侵袭,维护本集团的共同利益,而在居住集落的周围设置围合“栅栏”,由此标志着原始“社区营造”的开始[1].“社区营造”这一用语源自日文,直译是“城市建设”,是日本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治理模式,它是指以居民为主体,通过行政和居民的协调合作,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解决地域、社区特定课题的过程[2].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倡导社区营造的“一町一品”运动[3],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完善,不仅保护了区域传统产业,也为旅游观光提供了既有地域风俗又有传统手工艺术的人文资源.收稿日期:2012‐08‐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110);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094)BGLB作者简介:储德平(1976‐),男,安徽潜山人,福建师范大学讲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郑耀星(1955‐),女,福建罗源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570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5卷l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引入了社区和社区营造的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推行社区发展工作,由当局发动社区居民开展社区基础、生产福利、精神伦理等建设,到70年代末走向衰落[4].至20世纪90年代,在台湾社区运动、民众草根民主、地方文化复兴的推动下,台湾“行政院”文建会结合日本“町造”、英国“社区建筑”与美国“社区设计”等施政计划而提出台湾版的“社区总体营造”理念[5].近年来,台湾地区各部门极力推行乡村的社区总体营造,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民间力量为基础,相关部门所扮演的角色则是经费及技术支持者[6].1.2内涵与作用社区总体营造作为一种最基层的社会活动,其摆脱了由上而下和偏重物质建设与资源分配的方式,转而强调社区生命共同体意识、社区参与和社区文化,以期达到草根性的地方发展,并重视在过程中的民主精神与实践.此外,社区总体营造还具有以下功能:首先,它是建立在人、空间、时间、文化和组织等5个要素彼此间的新关系,有利于建立新的生活价值观、构建新的人与组织结构,塑造所在地的文化;其次,它是站在生活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可以促使社区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更加丰富;再次,它是针对居民所关心的公共事务的议题,以居民自主的方式共同思考来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可以逐渐凝聚起社区的共识,建立公共秩序;最后,社区总体营造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促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