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1.材料的基本性质1.1.1材料的组成建筑材料的组成(以水泥熟料为例)1.1.2材料的结构1.1.2.1微观结构熔体、玻璃体和晶体的转换晶体结构与玻璃结构的差别玻璃态物质的化学活性建筑材料中涉及到的玻璃态物质材料的宏观构造是指可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常见的构造形式有:密实构造、多孔构造、纤维构造、层状构造、散粒构造、纹理构造。密实构造的材料内部基本上无孔隙,结构致密。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强度和硬度较高,吸水性小,抗渗和抗冻性较好,耐磨性较好,绝热性差。如钢材、天然石材、玻璃、玻璃钢等。多孔构造的材料其内部存在大体上呈均匀分布的独立的或部分相通的孔隙,含孔率较高,孔隙又有大孔和微孔之分。具有多孔构造的材料,其性质决定于孔隙的特征、多少、纤维构造的材料内部组成有方向性,纵向较紧密而横向疏松,组织中存在相当多的孔隙,这类材料的性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一般平行纤维方向的强度较高,导热性较好。如木材、竹、玻璃纤维、石棉等。层状构造的材料具有叠合结构,它是用胶结料将不同的片材或具有各向异性的片材胶合而成整体,其每一层的材料性质不同,但叠合成层状构造的材料后,可获得平面各向同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绝热或装饰等性质,扩大其使用范围。如胶合板、纸面石膏板、塑料贴面板等。散粒状构造指呈松散颗粒状的材料,有密实颗粒与轻质多孔颗粒之分。前者如砂子、石子等,因其致密,强度高,适合做承重的混凝土骨料。后者如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因具多孔结构,适合做绝热材料。粒状构造的材料颗粒间存在大量的空隙,其空隙率主要取决于颗粒大小的搭配。用作混凝土骨料时,要求紧密堆积,轻质多孔粒状材料用作保温填充料时,则希望空隙率大一些好。天然材料在生长或形成过程中,自然造成的天然纹理,如木材、大理石、花岗石等板材,或人工制造材料时特意造成的纹理,如瓷质彩胎砖、人造花岗石板材等,这些天然或人工造成的纹理,使材料具有良好的装饰性。为了提高建筑材料的外观美,目前广泛采用仿真技术,已研制出多种纹理的装饰材料。1.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1)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对有孔隙的材料:如砖、混凝土磨成细粉(通过0.2mm或900孔/cm2方孔筛),用李氏密度瓶测量V(排水法)。(2)表观密度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所谓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括材料实体积和内部孔隙(闭口和开口)的外观几何形状的体积。通常,材料在包含孔隙条件下的体积可采用排液置换法或水中称重法测量。1.2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3)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有紧堆积密度及松堆积密度之分。材料的堆积体积包括材料绝对体积、内部所有孔体积和颗粒间的空隙体积。材料的堆积密度反映散粒构造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及材料可能的堆放空间。其测定方法在实验部分有专门介绍。测定散粒材料的体积可通过已标定容积的容器计量而得。测定砂子、石子的堆积密度即用此法求得。若以捣实体积计算时,则称紧密堆积密度。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由于大多数材料或多或少均含有一些孔隙,故一般材料的表观密度总是小于其密度,密度并不能反映材料的性质,但可以大致了解材料的品质,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孔隙率;表观密度建立了材料自然体积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来计算材料的用量、构件自重等;堆积密度可用于确定材料堆放空间、运输车辆等。(4)密实度是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按下式计算: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它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均有影响。材料内部孔隙的构造,可分为连通的与封闭的两种。连通孔隙不仅彼此贯通且与外界相通,而封闭空隙则不仅彼此不连通而且与外界隔绝。孔隙按尺寸分为极微细孔隙、细小孔隙、较粗大孔隙。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对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6)填充率是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填充的程度。按下式计算:即:D’+P’=1或填充率+空隙率=1。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空隙率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配与计算含砂率的依据。常用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如表1.1所示2024/10/6计算例题1.3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基本概念材料的力学性质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的变化的性质。这些变化包括材料的变形和破坏。材料的变形指在外力的作用下,材料通过形状的改变来吸收能量。根据变形的特点,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材料的破坏指当外力超过材料的承受极限时,材料出现断裂等丧失使用功能的变化。强度的定义和种类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也可以说是材料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