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为什么说“元青花”是玩笑?(1)、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最早有记录的、传承有序的所谓“元青花”瓷器,是那批在1453年后开始入藏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的中国青花瓷器。而1453年是明代景泰4年,也就是中国青花瓷器的空白期。用明代景泰4年被记录在案的中国青花瓷器来证明所谓“元青花”的存在,对朴素的逻辑思维是个巨大挑战。而没有传承有序的物件、没有可靠的考古挖掘、没有文字记载,证明“元青花”的存在的,是件很荒唐的事情。(2)、我认为没有科学的手段可以鉴别两件相隔一百年制造的瓷器。这就使得无法用科学的手段否定人为捏造的“元青花”的存在。说的具体点,如果把洪武青花瓷器物件的时间往前提,说成是元代什么时候的,没法用科学的手段加以否定。换句话说,捏造“元青花”成为可能。(3)、瓷器是农耕民族的器物形式。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喜尚金属器械,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他们不可能携带瓷器在马背上驰骋放牧。也就是说,元代没有大力发展瓷器的民族内在动力。这是人所共知的。瓷器,特别是青花彩瓷的一开始生成,不是一般的经济行为能负担的起的,必须通过主权控制下的国家形式的不稀成本的创试才能提高,所谓的“千窑难烧一宝器”就是最好的说明。清代不一样,明代已经通过明青花、釉里红、明五彩、成化斗彩等将中国瓷器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了,才有了后来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和纷彩的极致。这是后话。(4)、用所谓蒙古人尚白尚蓝来强调元代对以后青花瓷器的影响,有些牵强。为什么这么说呢?青花瓷器真正有记录的最早的高峰期是什么时候?是明初永宣时期。而明代的初创者们是不会让元人的喜好来左右明代事物的发展的,反对还来不及呢,应该是彻底清除其影响才合乎历史本来面目。至少不会基于元人的喜好。所以把青花瓷器的发展壮大归功于元人的崇尚,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5)、瓷器收藏的一个基本常识是,在瓷器上标有年代是在明永乐之后,连永乐本朝都很少,而且永乐朝没有敢在瓷器底座标年代的,估计那个年代谁敢那末做,就给满门抄斩了。也就是说,在瓷器上标年份不会太早。谁要是看到哪个瓷器上标洪武年制,就砸了没商量,肯定是假的。这个收藏界无人不晓。可奇迹在“元青花”上发生了,竟然会相信瓷器上的元代年份,并由此认为“元青花”存在。收藏界很健忘,或是选择性的健忘。(www.yibaosc.com)(6)、在专业点评各瓷器种类、各窑口发展变化的时候,一般都有发展历史遗迹可寻。对所谓“元青花”,则说看不到历史,“元青花”一出世,就是一颗大树。这对人类的思维,特别对专家们的大脑是个挑战。(7)、现在很多被标为“元青花”的青花瓷的色调竟然比洪武年代的还要靓丽。理解这个现象,也是很有挑战性的。(8)、制造“元青花”的人很忸怩作态,也就是造个至正十一年。而那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了。换句话说,所谓“元青花”的时间都和明朝至少和其开创有关。很滑稽。既然刻意捏造“元青花”,就往元代靠吗,向明代靠是何苦呢?(9)、谈到“元青花”的考古挖掘,也有一个很可笑的现象。在老外牵强附会地用那件印有至正十一年的、当时被收藏界普遍认为不真的物件,来开始证明“元青花”的存在之前,竟然从来没有任何被挖掘的元墓里面有所谓“元青花”瓷器存在。但自从“元青花”的神话横空出世以后,竟然据称有所谓“元青花”的元墓就出现了。让人不免想起不久前曹操墓事件。那刻意宣扬“元青花”的动机是什么呢?我是这么看的:-老外的动机:蒙古人给西方人的打击太大,文化这么落后的民族把西方人搞了个底朝天,蒙古人最好有点先进的文化,否则太丢脸。老外出于反华的心理,愿意夸大少数民族的作用,如果能为他们贬低汉族、制造分裂打下埋伏,那可是太中下怀了。另外,老外有一个共同地特点,就是爱让想象插上翅膀。问题是收藏最忌讳这个。-国人的动机:如果能把祖先的发明创造的时间上往前推,国人是决不会犹豫的,这样更伟大。还有一个是大众私利。因为“元青花”是没有款识的,手里所谓“气死官窑”的没有款识的民窑青花瓷,都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凭空制造财富。那些没有款识而胎质疏松的,这回也有机会可以忽悠一下,卖个好价钱了。现在国人在古物造假上近于疯狂状态,手段高超,以假乱真,连专家都束手无策,伪造“元青花”太有市场了。